全球經濟型態從生產要素導向、投資導向轉變到創新導向後,製造業常面對供過於求,激烈的價格競爭的紅海困境,德國率先提出「工業4.0」(Industry 4.0)產業政策因應,刺激各國提出相對應的產業政策,可見全球生產製造在智慧化發展趨勢下的二大質變效應:一、由量化生產進化為多元客製化的量產服務模式,產業供應鏈加速垂直與水平的數位化;二、需能快速反應或預測市場需求,達到顧客成功理念,並創造永續經營的競爭力。
經濟部工業局有鑑於我國中小型製造業普遍面臨急單或客製化需求增多,供應鏈管理困難無法即時掌握生產資訊,以導致訂單達交率不佳。然而,中小企業專注於提升生產製造技能,較缺乏升級轉型所需之設計規劃人才,亦欠缺足夠能量及資源進行整體規劃,故推動「智慧機械-產業聚落供應鏈數位串流暨AI應用」計畫,加速我國產業升級,計畫以核心4大重點為主軸:
1、供應鏈數位串聯,快速回應客戶需求:中心廠主導推動,與上下游供應鏈廠商共同串聯資訊系統,即時透通訂單、庫存、生產製造等資訊,期能達到彈性製造及快速回應客戶需求之能力,再透過推廣擴散,普及至產業聚落內的其他企業或相近的產業聚落業者。
2、導入智慧機械元素:產業導入智慧機械以建構智慧生產線(具高效率、高品質、高彈性特徵)為主要目標,透過雲端及網路與消費者快速連結,提供大量客製化之產品,並形成聯網製造服務體系,一般而言智慧機械元素包含大數據、精實管理、感測器應用、物聯網等項目。
3、應用人工智慧:必須明確應用數據內容,建立蒐集及分析應用方式,進而達到機器或深度學習,AI演算法必須適配面臨狀況及欲解決之問題,常搭配智慧機械元素以改善現有生產模式、蒐集資料後,才能找出最適的AI應用模組學習與訓練。
4、落實資訊安全防護:藉由我國資訊安全服務業者,提供專業之協助,盤點廠商資安現況包含軟硬體設備,規劃設立融合資訊科技(IT)、操作科技(OT)的資安防護架構,並藉由教育訓練、第三方驗證等方式落實資安防護,並擴散至整體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