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121鍾憲瑞■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激勵?還是反激勵?

激勵下屬是主管的重要工作,傳統激勵理論主要關心獎勵物與受獎者間關係,包括獎勵物是否滿足受獎者需求,受獎者是否認為獎勵物公平、以及獎勵物能否驅動受獎者達成目標,相對上較忽視未受獎者的反應,這種忽視可能導致全組織內的反激勵。

 當未受獎群體有極強不平感時,其努力意願將被挫傷。北宋常備兵力疲弱,依賴常勝軍和義勝軍駐守邊防,北宋在這兩隻軍隊上花費鉅資。先看原由遼朝末期招募遼東人為抗金而組成、由郭藥師率領的常勝軍,遼被金滅後投降北宋,為北宋強力扶植,力量迅速壯大。北宋甚至放任降將郭藥師在燕山地區招兵買馬、更將燕山政軍經濟大權交給他,但常勝軍大肆掠奪百姓,並且其兵員過多成為北宋軍費的沉重負擔,然而當金兵攻宋時,常勝軍卻投降金朝,反成為滅宋先導。

 再看義勝軍,這是北宋見燕雲地區百姓強悍可用而招募的部隊,北宋對義勝軍的待遇遠超過其他禁軍,當地禁軍見自己待遇還不如普通百姓投降組成的軍隊,極為不平;同時沉重軍費讓補給發生困難,義勝軍因錢糧補給不及而抱怨,但禁軍則認為自己糧食被義勝軍奪走、揚言殺死義勝軍,義勝軍便萌生叛念,日後金軍進攻時,義勝軍紛紛投降。這兩支軍隊降金,導致河北、山西快速淪陷,讓都城汴京無險可守。北宋政府對兩支軍隊重賞厚待造成的沉重負擔,連鎖性地激起義勝軍的抱怨、既有禁軍的不滿、形成反激勵、再牽動義勝軍降金、最後導致金兵如入無人之地滅了北宋。

 當未受獎群體不期盼、甚至鄙視激勵物及其獲取方式時,激勵物的使用容易招致組織分裂,附著於激勵物的權及利愈重、裂痕愈大。北宋王安石變法,當時眾多鴻學碩儒並不認同,故而也就有倖進之徒,透過支持變法而獲得快速擢升。當時擔任寧州通判(正八品起敘)的鄧綰就上書言事,大肆吹捧新政。王安石遂視鄧綰為知音,力薦給神宗。經過召對,眾執政大臣,決定升他為寧州知州(一州之長,約五品官),已是破格升遷,但鄧綰不悅,怨道「急召我來,只給這個官嗎」?鄧綰想當京官,認為擔任御史(約從三品)綽綽有餘。結果爭取到另一個正五品的京官,同鄉極不屑其討官行為,「皆笑且罵」,鄧綰反說出「笑罵從汝,好官須我為之」的名言。鄧綰只是當時新政用人的一個縮影,折射出爭取權位中的品格漸廢及輕蔑鄙視,也預告了變法黨爭。

 上述兩種情況儘管出現反激勵,然未受獎者面對激勵,尚有爭取之心及義利之辨;更為回天乏術者,則是以敷衍戲謔面對激勵體系,至此組織將難以調動人力、只是成為個人斂刮場域而已。明崇禎17年,大順軍李自成攻佔北京,從宮中搜出3700萬銀兩,然而李自成逼近北京城,明王朝公庫缺乏軍餉、節節敗退,崇禎下令凡皇親國戚及文武百官都要捐銀充作軍費。他命太監向國丈周奎借錢,周奎表示無剩餘錢財,周皇后知道周奎守財如命、加以訓斥,周奎只得拿出五千兩銀助餉。周后見父親如此、只好從宮中變賣自己金銀首飾、另籌五千兩銀給父親,使其以自己名義捐款、免讓其他大臣笑話。周奎收到周后銀兩後,即收起自己五千兩,再從周后銀兩中扣掉兩千兩、才捐出剩下三千兩銀至國庫。一時文武百官效仿周奎,私藏銀兩,捐出少許,著舊衣、改乘轎為步行上朝。崇禎私庫有錢卻要大臣出資,大臣當然只以敷衍戲謔之姿面對崇禎所課之責,賞罰激勵成為笑柄、毫無驅策之力,招致全滅。

 未受獎者面對既有激勵方式,若是抱持不平、不屑、或是敷衍戲謔,儘管這些態度應有其深層成因,但若出現,此群體便可能受到反激勵,進而背離組織,高階主管必須重視、特別是破格擢升、特別獎勵時,更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