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110譚有勝、賴瑩綺/專題報導

印尼推台灣園區 招攬台企新南向

[中美貿易角力 促新南向開新局] 貿易戰火下,東協招商學大陸

image
 ↑吉沛工業區有很好的基礎設施,有獨立的發電廠、廢水處理廠以及自有港口。圖/AKR集團提供
 ↑印尼興昂國際成立於2010年,為「九興控股」在印尼子公司。圖/譚有勝
台灣近年對印尼進出口表現統計

中美貿易戰去年開打後,台商轉向或加碼投資印尼、越南、泰國,讓東南亞成為貿易戰的受惠者。但與此同時,東協各國各有產業發展策略,部分則有政局不確定性,台商能否將新南向打造成為長程計畫,仍有待觀察。

 在大陸台商轉進東南亞過程中,有人一年內就完成尋找廠房並投產的動作,接收因貿易戰出現的大量轉單。但礙於地理環境因素,多數台商在東南亞均是孤軍奮戰的狀態。我政府與印尼經過長期洽談後,雙方近期揭開首個新南向「台灣園區」的面紗,由政府帶頭協助台商布局東南亞。

 有趣的是,大陸當年為招商推出的「兩免三減半」等優惠政策,如今也被東南亞國家學習運用,甚至推陳出新。以位於印尼東爪哇省錦石縣的「吉沛港綜合科技工業園區」為例,為印尼首座符合台灣產業需求規劃的科技工業園區,涵蓋獨立發電廠、廢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未來吉沛通過經濟特區申請,將提供更優惠的免稅措施。

 譬如,外商若投資700萬美元以上,可享有五年免除25%營業稅、兩年稅賦減半的優惠,且投資額越高免稅期限越長,最多可達十年。另外,該工業園區距離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約40分鐘車程,鐵路系統可直通中爪哇、西爪哇地區,且為印尼唯一具備的國際港口的工業園區,2020年初將正式對台商開放進駐。

 吉沛工業園區大中華區顧問唐運來表示,中美貿易戰開打後,許多大陸台商轉往東南亞發展布局,經濟部去年11月更與印尼政府簽署「全面性經濟合作協定」,選擇在吉沛工業區內開發200公頃做為「台灣園區」。他透露,台灣已有數家大型資通訊及製造業業者至吉沛園區勘查,未來將會持續吸引包含紡織、機械、電子科技等台灣業者進駐。

 作為台灣新南向政策的推手,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認為,台灣與印尼合作推動的台灣園區對台商更有保障,業者也能免於單打獨鬥。他指出,目前越南的投資環境有過熱現象,但印尼有2.6億人口,「對投資者來說,不但可以做外銷,也可以做內銷,具有很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