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109

中美大國博弈賽局中台灣的終極考驗

 中美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影響漸漸浮現,聯合國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就指出,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出口金額較去年同期已減少了25%達350億美元。但受到貿易戰轉單效應影響,同一期間台灣對美國的出口金額反而增加了42億美元,增幅達17.7%,成為貿易戰下的最大贏家。

 不止如此,由於美方間歇性的發起對中國的關稅制裁,專利侵權、市場開放度不夠的指控,以及針對華為的產品祭出禁令後,導致大陸廠商迅速掀起去美化風潮。衍生效應則是讓聯發科的出貨不斷成長,推升其手機應用處理器(AP)今年第三季的出貨量,不論與季比或年比皆持續成長,並擠下美商高通,成為大陸手機市場的最大AP供應商。

 引述這兩則新聞報導,顯示在中美雙方的大國博弈賽局中,台商以靈活的身段,左右逢源的既拜轉單效應之賜而大幅增加對美的出口金額;另方面也抓住大陸企業掀起去美化風潮的機遇,讓聯發科得以乘虛而入,取代高通成為大陸最大的AP供應商。

 然而,「好戲」可能還在後頭。中美大國博弈的賽局,不止直接衝擊中美雙方的產業結構和進出口競爭力,同時也將在國際間產生各種合縱連橫的輻射效應。以中國為例,其實正在抓住美國川普政府頻頻暴衝的宣示,諸如片面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退出世貿組織(WTO),以及拒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的機遇。日前藉舉辦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機會,一方面邀請法國總統馬克宏前來上海參加開幕式,成為首位為進博會站台的西方領導人。同時也順勢舉辦雙方高峰論壇,簽署總值15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合約,並就美方退出巴黎氣候綱要協定,針對性的宣示中法堅定支持巴黎協定及強調協定的「不可逆」。

 檢視中方此舉,刻意強調中國願意偕同法國與歐洲,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透過建構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政策環境,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動力。其用意固然在反制川普所強調的美國優先之單邊主義;同時更可順勢拉攏、分化歐盟與美國的關係,既消減中國所承受的壓力,還可兼而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除了對外合縱連橫之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上海進博會的開幕式中公開宣示中國持續推進對外開放的五大措施,包括擴大市場開放、完善開放格局、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多雙邊合作,以及推進共建「一帶一路」。

 檢視習近平的此一宣示,對比稍早前由大陸國台辦與國家發改委聯名推出的「26條惠台新措施」。如果說惠台新措施被視為是大陸對台的新統戰策略,因而被台灣官方嗤之以鼻,則至少在進博會所提出的開放措施,可是要面對來自全球150多個國家地區參加本屆進博會的跨國企業的檢驗。而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台方也不把五大開放措施當一回事,讓世界各地的企業可以順勢進入中國內需市場,則不只當下聯發科所取得的大陸AP供應市場優勢恐將成為曇花一現;往後台商其他產業想要分食14億人口大陸內需市場的一杯羹,恐怕也將更難了!

 台灣當局雖然可以刻意強調大陸方面所提的各項開放、惠台措施背後都有統戰意含,從而更堅定推動新南向政策。但是以東協十國為主體所建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在日前完成談判,並有望在明年簽署實施。依照協議,參與協定的國家之間,將開放雙邊貿易零關稅。而台灣由於並非該協定的夥伴,儘管經濟部長表示台灣與其成員已有七成屬於零關稅,但是包括日、韓等國屆時挾簽約國的相對優勢,勢必會對想要由西進轉為新南向的台商造成稅率不平等的競爭壓力。而如果依外交部長所言,因為RCEP機制對台並不友善,台灣的對策將聚焦於切入CPTPP。然而,眾所周知,不論是RCEP或CPTPP,台灣一直是兩頭落空不得其門而入。綜而觀之,台灣當下因中美貿易戰所獲致的轉單效應等短期榮景,恐怕經不起時間的檢驗。如何能在大國博弈中消極避免兩頭落空,積極創造左右逢源的新機,除了是業界的必修課,對當政者而言,更是不容迴避的課題。在意識型態掛帥和務實進取中如何拿捏,才是當政者的終極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