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轉眼時序已經進入深秋。如果依照傳統的24節氣,則再過幾天,本月8日甚至已經要進入「立冬」。然而,在台灣不只一般人普遍無法感受到即將秋去冬來;已經進入倒數計日的明年大選,更是讓大家只會感受到選戰的不斷加溫。不只高雄市長韓國瑜為了衝刺選舉,不惜請長假,甚至連年度總預算案的審查都無暇到市議會親自報告。至而主要的選舉對手蔡英文總統自然也不遑多讓,不只公私難分的置國政大計於不顧,而寧願耗時費事的巡訪各地逢廟必拜;甚至整個行政團隊也毫不避諱的動用公務預算大肆撒錢進行政策買票。儼然是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曾被在野黨嚴厲批判國庫通黨庫的翻版,甚至可視為是2.0版。
朝野政黨如此忘我的投入選戰,自然是希望能夠在這個形同零和遊戲的總統改選中取得勝利,以便收割豐碩的贏者全拿民脂民膏。然而當前這種日趨下流的民主選舉模式,只會驅使所有參選者在意當下,對於永續發展的理念,不是置之不理,就是無暇兼顧。而堪稱異數的是跟環境永續議題關係密切的行政院環保署,上月23日卻由張子敬署長領銜,簽署加入「台灣永續發展目標聯盟」(A.SDGs),以結合包括學研機構、企業、非政府組織,共同實現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
論及這個成立於去年8月的A.SDGs,除了是要回應由聯合國於2015年倡儀的可持續發展17項具體指標之外,該聯盟並自我定位,將聚焦於全球化、整合性、夥伴關係、企業參與和教育等五大重點,建構產官學研攜手合作的機制,全方位考量能夠兼顧經濟成長、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發展模式。
進一步檢視台灣永續發展目標聯盟所自我設定的這五大重點方向,目前回應最為彰著的,應屬「企業參與」領域。在這方面,除了有部分企業如台達電等,已率先投入資源的循環再利用以及在節能減碳方面成為受到聯合國肯定的典範之外,近年來落實企業社會責任(CSR)也已成為主管官署對於考核上市櫃公司「公司治理」時的重要指標。
尤有進者,除了CSR之外,由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於2011年所提出的ESG,涵蓋包括環境、社會資本、人力資本、商業模式、領導與治理等五大領域,列為企業在公司治理、環境永續和社會實踐上是否符合「永續發展會計準則」的指標。而依循此一準則,今年9月公布的道瓊永續指數成分股,台灣企業有23家入選,不只名列世界第七,更難能可貴的入選家數同時也是全球新興市場第一。
其次在「夥伴關係」領域,除了列為聯合國SDGs 17項指標之一,實際層面強調的自然是期待能夠建構跨領域的有機結合。在這方面的具體成果,既包括近年來不斷成長的社會企業新樣態,同時也包括正在快速成長中的所謂「B型企業」。而迄今台灣的社會成長以及B型企業家數,同樣也在國際間嶄露頭角,廣受肯定。
另外在「教育」領域,對於推動地球永續發展,扮演的則是播種和人才培育的角色,更是具體呈現大學社會責任(USR)的重要指標。而在這方面,台灣迄今也沒有缺席,譬如由有窮人銀行家之稱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所倡導成立的尤努斯基金會,定位於透過學生的認同和參與,幫助民眾實現脫貧,迄今在全球已獲超過70所大學的響應成立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而難能可貴的是台灣已有9所大學加入,讓2019台灣地方創生元年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永續聯盟所聚焦的另一個領域,也就是「全球化」,台灣在前面三大領域CSR、USR及PSR(社團社會責任)的表現分別受到國際肯定,既是鏈接全球化的有效途徑,未來更可望擴展為全球性的夥伴關係,為地球的永續善盡責任。
相形之下,五大領域迄今在「整合性」方面,台灣可以說是乏善可陳。畢竟整合的落實,產學研等不同領域都可推動,但是掌握預算資源和政策法規制訂的政府公部門,無疑是責無旁貸。在這方面,往者不論,我們欣見環保署終於也願意紆尊降貴的簽署約定書加入台灣永續發展聯盟。張子敬署長並主動展示願聽取各方意見,強化相關政策,在環境保護和經濟成長及社會進步之間能夠兼籌並顧同行致遠。張署長的這番談話,相較於朝野各界為搶選票、爭勝選的各種短線炒作,不只是空谷足音,其實也是政府體系在CSR、USR、PSR之後,朝GSR(政府社會責任)轉型的關鍵之舉。但願環保署的加入,不會只是大選前的短線操作,則國家幸甚,全民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