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030劉安凱■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企業轉型之路 從下市到再上市

image
 ●私有化並不代表企業永遠的退出資本市場,企業在達成私有化時所設定的目標後,可經由併購或申請再上市,以合理的估值重返資本市場,達成企業中長期價值重估。圖/取自pixabay網站

2007至2009年間臺灣興起了一波企業私有化浪潮,當時數家知名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與私募股權基金聯手推動私有化,但其後私有化案件顯著減少。直至近年,在產業面貌快速變化、全球競爭日趨劇烈的背景催化下,不少臺灣企業為突破經營困境、加強競爭力,不論是主動或者被動地紛紛踏上轉型之路,而私有化作為企業轉型的有效手段之一,臺灣資本市場私有化活動因此逐漸升溫。

 「私有化」可理解為上市(櫃)企業主動尋求退出資本市場的過程,一般來說通常是由公司之主要股東或管理階層主導,抑或攜手私募股權基金進行,主導者可藉由公開收購、股份轉換、兩階段交易等手段收購公司全數流通在外股權,並終止上市(櫃)。

 上市(櫃)企業進行私有化的動機及預期效益可能包括:

 (1)進行大幅度改革:私有化後管理階層無須顧忌改革造成的短期股價波動,得以在相對寬鬆的治理環境下大規模調整組織結構及營運發展策略,進而改造企業體質、重塑競爭優勢、提升企業價值。

 (2)激勵經營團隊:管理階層可藉由私有化調整股權結構、提高經營團隊持股比重,進而使經營團隊與公司利益更加一致,致力於實現企業長期戰略目標。

 (3)導入國際級資源:藉由私有化結盟國際級策略性、財務性投資人,引入外部豐沛資源、吸引人才,加速組織、業務的重整及技術升級,更快達成企業轉型目標。

 私有化並不代表企業永遠的退出資本市場,企業在達成私有化時所設定的目標後,可經由併購或申請再上市,以合理的估值重返資本市場,達成企業中長期價值重估。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所提及於2007至2009年間下市的數家知名企業,部分已陸續重新進入資本市場掛牌交易。

 以某國際企業下市後再上市的成功案件為例:某知名國際電腦大廠過去曾因營運遭遇瓶頸,公司創辦人聯合私募股權基金收購該公司流通在外股權並下市。私有化完成後,公司經營層不再受到股價波動的影響,策略目標更具遠見,不僅聚焦傳統個人電腦業務的改造,更透過併購儲存系統大廠及其旗下雲端管理系統公司確立轉型方向,完成當時科技業史上金額最高的併購案,進而直接重返資本市場。該公司經由下市、併購到再上市,擺脫營運困境並成功轉型,市值亦大幅成長,躋身全球雲端服務大廠之列。

 而依循相似的企業轉型方式、透過私有化過程創造價值的,還有於今年一月正式從臺灣資本市場下市的臺灣老牌化工企業。該企業主要股東與國際知名私募股權基金合資成立投資公司,以股份轉換之方式取得公司所有股權。此私有化交易案的完成,代表著這間營運近半世紀的臺灣公司勇於推動企業轉型的考驗,藉由與外部財務性投資人的合作,吸取成功經驗替公司帶來全面升級和成長契機,以最大化企業價值。

 執行私有化的方式,除了透過公開收購成就後搭配合併或股份轉換的經典二階段交易方式外,直接以股份轉換方式一舉完成私有化也是近年常見的方法。在企業間合併、收購已是產業發展的主流方案之一下,企業併購與私有化相關議題也引發各界高度關注。現行的《企業併購法》未來將可能持續調整,如在股東權益保障方面,私有化下市案之同意門檻將可能從目前之全體股權三分之二提高到四分之三,以及大股東迴避表決等議題,或將提高未來執行私有化之難度。然而,只要掌握法規趨勢、並偕同具有經驗之專家協助公司,仍可善用私有化交易達到企業轉型之目的。

 私有化,是上市(櫃)公司可選擇的一種特殊的企業轉型方式,最大的特色在於將被收購上市(櫃)公司下市,和一般公司的成長路徑相反。然而,公司下市後並非畫上句號,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價值存量重分配,還是企業價值的重估、創造及實現的過程。我們期盼這條轉型之路,能替公司添上亮眼的驚嘆號後進入成功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