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到來,面對新的一年,企業在新南向的潮流中,該如何航向新藍海?在22日座談會的「關鍵經貿對談」上,包括建大工業楊銀明、美德曼哈頓楊克誠兩大集團總裁,都認為現在南進的台商,投資有些過度集中在越南,應可分散朝多國前進,不見得一定得全部把目標鎖定越南,導致土地、人工成本均大漲。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長張銘斌認為,適逢中美貿易戰台商回流影響,這使得政府在三年前即開始推動的新南向政策,更發揮了交互影響作用,他分析,回流的台商,在生產線上仍會兵分兩路,一是在台灣生產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另一則是把勞工需求大、較低階的產品,移往東南亞生產。
張銘斌也是經濟部所屬「投資台灣事務所執行長」,據他觀察,此次回流最明顯的為電子業,尤其以移往印度、越南、泰國的最多,而台商在南向時,若能群聚在工業區裡,將可充分降低海外投資生產風險。
楊克誠目前也是國經協會菲律賓及柬埔寨召集人,他進入東南亞市場迄今達31年,特別推薦菲律賓與柬埔寨。楊克誠指出,菲律賓經濟成長及工資穩定,柬埔寨的工資上漲幅度也不大,最低工資目前僅調漲5%多,此外,柬埔寨未作外匯管制,所有產業獲安排擁有「準國民待遇」,亦為其優勢。而菲律賓近年來對基礎建設工程需求愈來愈高,因此不僅公共工程預算大增,台商也因此更有機會參與當地基礎工程建設。
楊克誠認為,東協市場已崛起,但台商不須把所有的焦點集中在越南,他觀察越南土地近來漲逾三倍、因移入投資的台商大增,還有缺工問題;而楊克誠更就整體面觀察指出,現在台商因為中美貿易戰而移出大陸的量非常多,已不是越南一個國家可容納的下,除了柬埔寨、印尼之外,菲律賓也是值得考慮移入生產線的國家。
楊銀明也認為,倘若先前未在越南布局,而是打算新移入,最好還是多評估一下。楊銀明指出,中美貿易戰之後,從大陸移轉過來訂單更多,楊銀明特別提醒,移往越南的現在不只台商,連日韓廠商都從大陸往此移動。導致土地與工資都大漲,例如每平方公尺土地從42美元漲到100美元,美國總統也開始盯上越南,所以現在才要前進越南的台商,宜多作考慮。
在發展上,楊銀明建議,未來在東協市場應採取「內銷與外銷互相搭配」策略,才會平衡,例如建大在2013年前往印尼,看中的就是人口紅利內銷市場;至於印度,由於當地的文化、人種、語文與台灣差異甚大,因此當地雖然市場大,是否有足夠的實力進入,將是重點。
輸銀理事主席林水永特別提及輸銀所能提供台商前進多國的服務,除業務面,還包括每個國家的政治、金融制度分析,且分立成冊,對不同的國家,都有完整的國情及市場情勢分析。
林水永也針對輸出保險特性指出,除從台灣直接出口外,「連同在海外國家生產,然後出口到其他海外市場的,也會納入保障範圍。」換言之,台商跨出海外之後,不論是海外市場的內外銷,都在輸銀的承保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