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財報季來臨,由醫療、銀行股打頭陣,其中嬌生、聯合健康兩大醫療業龍頭都繳出亮眼成績,並上調全年營收、獲利預期,激勵股價全面大漲。法人表示,財報結果凸顯醫療科技與保險等基本面仍良好,惟貿易戰、藥價問題等外在雜音干擾,波動頻率可能增加,適合投資人採定期定額方式,分批布局醫療科技相關基金。
根據嬌生財報,藥物與醫療設備營收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6.4%與5.3%;而聯合健康受惠於醫療保險方案熱銷,單季營收年增率逾7%,財報出爐後,激勵股價雙雙上漲。
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嬌生為全球醫療保健、設備器材與藥物製造大廠、聯合健康則是全球最大健康保險公司,從兩大龍頭第3季財報結果顯示,醫療科技設備與保險等基本面依舊良好,重振醫療類股投資信心。
觀察近一周,MSCI世界醫療保健指數上漲3.18%,先前跌深的NBI生技指數、ETFx健康科技指數更強漲5.13%與5.5%,大舉回補9月下旬來的修正空間。
常李奕翰指出,先前醫療類股表現疲弱主要受到兩大利空影響,一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民調落後,他主張「溫和路線」解決藥價問題,支持度下滑讓市場憂心政策大轉變;二是9月市場盛傳一份醫學報告,抨擊當前創新醫療技術,投資人擔心聯邦醫療保險於保險給付中剔除創新醫療項目。
常李奕翰表示,9月抨擊創新醫療技術的報告,嚴謹度最終遭到市場質疑,而聯邦醫療保險也未據此刪減創新醫療的保險給付,恐慌情緒不久即消散。雖然美國總統大選前夕,藥價議題會持續困擾市場,但直接影響應侷限在傳統生技製藥,對醫療科技創新產業基本面幾乎毫無影響。
因此,常李奕翰認為,若未來藥價問題、貿易戰等外在雜音再度浮現,造成市場波動擴大、頻率增加,投資人可採取定期定額,搭配逢回加碼策略,分批布局醫療科技相關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