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趨向寬鬆、中美達成第一階段貿易談判,在資金寬鬆及市場緊張情緒獲得紓緩下,也推升風險性資產表現,截至14日止,全球主要股市中,指數表現站上20、60、220日均線之上的共計有十個,以亞洲股市上榜最多,這十個市場包括深圳綜合、俄羅斯、上海綜合、法國、S&P500、泰國、新加坡、南韓、印尼、馬來西亞。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向思穎表示,在市場資金環境寬鬆,多個亞洲國家也已陸續降息,加上新興亞洲在基本面和政策面上都相較其他新興地區來的有優勢,加上第四季更逢傳統消費、節慶旺季,表現仍不看淡,惟考量中美貿易議題發展反覆,市場情緒易受其左右,建議採分散地區投資,以降低單一國家波動風險,包括東協、印度等地仍可留意。
宏利投資管理亞洲區(日本除外)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指出,與其他地區相比,亞洲擁有較佳條件應對經濟增長放緩。按道理說,亞洲與其他地區之間的主要分別之一,是推行貨幣政策的潛在空間較大,因亞洲地區具有更廣泛的利率範圍。亞洲也有推行財政政策的空間,各地陸續推出更創新的大型刺激措施,有望對經濟增長帶來顯著作用。
陳致洲分析,全球各國的發展將較聚焦於地區化多於全球化,雖然轉變不會在一夕之間發生,但這將有利增長迅速的亞洲經濟體,並為亞洲股票帶來締造超額報酬的新機會。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10月受到第三季財報發布影響,業績好壞直接影響股價走勢,整理表現較為分歧,不過,11月歐美感恩節銷售登場、12月為耶誕節,一路到隔年第一季的農曆春節,為全球消費旺季,各類智慧型手機、電子3C出貨放量,業績題材往往帶動股價再度走高。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大陸股市投資,建議採產業分散配置策略,包括消費、科技、醫藥、金融等仍可關注。
安本標準投信投資長彭炫通指出,市場拉回反而是投資人長期投資大陸的最佳進場時點。從食品飲料、旅遊、健康醫療,甚至隨著金融市場開放和發展,大陸保險金融類股也是深具成長爆發力。隨著大陸經濟成長、中產階級崛起和消費力提升,這些產業都是最直接受惠大陸13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