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021文╱陳宗慶

創建平價園區 擘劃產業未來

創建園區第一步,由地方政府辦理素地勘選,應符合產業園區設置原則:(1)明確有產業需求、(2)鄰近無適當可用之產業用地、(3)水電供給無虞、(4)閒置土地清查及處理機制、(5)區位適宜性、(6)園區營運計畫、(7)預期新增產業用地,以確保因應需地廠商需求,新增產業用地。小規模產業園區之單位開發成本較高,透過補助經費挹注開發成本,藉以釋出平價用地,帶動在地化產業群聚。

 配合政府積極推動「台灣AI行動計畫」,於新竹打造AI智慧示範區,核定補助經費7億4,939萬元,結合新竹高科技廠商與交大、清大研發能量,新增約8.43公頃只租不售產業用地,引進節能及綠色能源之研發、設計與後端應用技術服務相關產業,預估就業人數3,585人、投資額約54億元,年產值預估達182億元。

 配合中央能源政策,於彰濱工業區內約17公頃之土地(含水域)規劃「離岸風電運維基地」,核定補助經費4億1,908萬元,完工後可得填築新生地約5公頃,作為運維服務之漁港用地,影響及引進相關產業廠商家數約45家,形成潛在投資額98.5億,創造575位就業人數、年產值達37.5億。

 仁武園區立基於中高雄既有產業發展基礎之上,北有研發優勢,南有國際運籌支援,園區定位為「臺灣金屬製品訂製中心」,形塑最先進的航太及精密產業聚落,核定補助經費12億7,716萬元,新增48.37公頃產業用地,預計引進137家投資廠商,就業人數4,410人,預估投資額約213億元,年產值預估達4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