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021鍾憲瑞■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淺薄決策慣了 將不識深遠

近日來政府推出多項補助措施,包括育兒補貼、租金補貼、國旅補助、旅遊業融資紓困、減徵燃料費、廢除印花稅、社工加薪等,這些政策個別而論,或可造福一方,但這些決策展現出驚人的相似性,合併來看,顯示出一種淺薄的決策稟性,將會削弱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

 要理解此種驚人的相似性,宋太祖趙匡胤對禁軍統帥的處理可作為範例。趙匡胤從擔任殿前都檢點(禁衛軍統帥)、進而逐漸掌握後周的精銳核心部隊,得以順利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他稱帝後,除了杯酒釋兵權收回兵權外,還擔心禁衛軍統帥如法炮製搞兵變,畢竟他就是由此發跡;對此,他降低禁衛軍統帥職位、任用資歷淺者帶領禁軍、再改制讓禁衛軍統帥只有統兵權、沒有調兵權,而且苛刻對待禁衛軍統帥,曾有被誣告者,即遭杖責或貶官,這些作法都有效地打壓了禁衛軍統帥的威信,也加重了武將為求自保而自污、並自甘墮落的勢頭,搭湊出北宋孱弱的武裝。

 宋太祖不欲見皇位再被權勢強大的禁衛軍統帥篡奪,他的作法是直接對此職位削權、挫威,這種作法是對不欲見的表象直接施予干預,以遏止其發生、或扭轉其勢,此法不可謂無效,但並未處理淺層表象的深遠成因。趙匡胤能從後周奪取皇位,除了自己有強大權威之外,更深刻的原因是後周世宗柴榮早逝、繼位的恭帝柴宗訓只有七歲,柴榮留下的相臣,面對趙匡胤,不是隨附效忠、就是無力抵擋,主年幼、權臣獨霸又有異心等原因綜合作用,才讓後周滅亡。劉備死後,掌權的諸葛亮並無異心,有異心的權臣也未必就是禁衛軍統帥,司馬炎篡魏、王莽篡西漢時,兩人都非此職位,趙匡胤對此職位拆弄打壓,專治自己感受最強的表象,頗為淺薄,還留下禁軍戰力嚴重衰退的後遺症。

 從表象、不從深遠原因出發的淺薄決策,也未必都沒有用,但其用處就是「淺薄」易逝。明嘉靖年間,韃靼首領之一俺答率軍直逼京城、強要取貢,將一份漢文撰寫的要貢書送達明廷。明廷調兵不及,嘉靖召集群臣商議如何處理,首輔嚴嵩認為俺答只是餓賊,讓他搶完財貨,自然會退兵;禮部尚書徐階反駁說俺答已兵臨城下、殺人如草菅,怎說是惡賊而已?嘉靖認同徐階所言,再問如何處理貢書,嚴嵩身為首輔,胸無對策又不願任事,將整個禦敵防事問題,簡化轉移為貢書如何回的問題,推給禮部。徐階則出面承擔,看準俺答好面子、圖小利,擬定對策:回應俺答說同意貢書所請,但貢書以漢文所寫,不符合交往禮儀,可能失俺答的面子,請俺答將軍隊後撤、重提一份以蒙文所撰的貢書。俺答歡欣同意,結果明廷趁空檔調回援軍防禦,俺答只能胡亂掠奪一番,退回北方,但之後騷擾還是不斷,直到隆慶年間,張居正調遣名將戚繼光鎮守北方,整軍經武、修築堡壘,多次擊退韃靼進攻,再同意俺答求和及通商之請,從軍事及經濟的影響深遠的因素出發,才維持了數十年與韃靼的和平。

 整治表象的淺薄、與追本溯源的深遠,彼此取捨,在商業決策俯拾可見。筆者曾帶領某個案,個案中企業的部門間協調效率效能極低落,學員面對此問題,常會提出「改善溝通、加強協調」指向表象的方案;經深入討論,發現深層的根源是部門間業務分工不當,導致需要頻繁的協調,若是只重協調表象、而忽視部門間業務調整,將為組織能耐劃下頂限;又例如擅長銷售話術雖可提振銷售,但反可能因此輕忽產品改良,丟棄了奮力提升的可能。

 回顧首段提及的政府決策,缺錢就給錢、沒顧客就補貼,每項都有強烈的直接干預表象,企圖遏止或扭轉其勢的意味,但淺薄即使能奏效,也當思深遠之策;最怕就是淺薄慣了、不識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