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曾表示:「我喜歡通過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及銀行放款餘額來追蹤經濟走勢,以擠掉統計數字的水份。」後來有人將這三項數字加權平均成李克強指數,用以追蹤大陸經濟成長的實況。
用這個方法來追蹤景氣並驗證經濟成長率,是非常不錯的方法,因為這三項數字全數來自公務統計,無需繁複的編算,也無需大規模抽樣,有效的降低了編算的誤差及數字灌水的問題,我們若能用類似的統計來追蹤景氣走勢及經濟成長率,將更有助於我們了解台灣經濟成長的實況。
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雖有所不同,但經濟活動的用電是免不了的,因此工業部門、服務業部門的用電多寡與經濟活動必定是密切相關,其次經濟活動的進行,有關原物料、半成品及成品的運輸仍得仰賴陸運,以鐵路貨運量來追蹤於大陸可行,於台灣則代之以高速公路聯結車通行量更適當。至於以銀行放款餘額追蹤民間投資,本是不錯的點子,但由於我國機械設備大多購自海外,與經濟成長的關聯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因此,我們可以循用電量、高速公路聯結車通行量這兩項統計來追蹤我們的經濟成長,結果發現自2001年到2018年這兩項時間數列的走勢與經濟成長可說是如響斯應,雲行而雨施。從相關係數來看,工業用電量的成長率與經濟成長率高達0.89,而高速公路聯結車通行量的成長率與經濟成長率亦達0.83,這意味著用電量、通行量兩項統計的確可以用來追蹤台灣的經濟成長。
舉個例子,2001年台灣出現五十年來首度經濟衰退,猶記得衰退發生前,時任經濟部長林信義還向國人示警,要大家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這一年高速公路聯結車通行量下滑1.8%,工業部門用電量幾近零成長,景氣亮了12個月的藍燈,兩項公務統計如實反映了經濟的頹勢。
再看一例,2008年底美國二房風暴形成全球金融海嘯,次年台灣景氣空前低迷,經濟再度衰退,工業部門用電量下滑6.2%,高速公路連結車通行量大減13.7%,這兩項統計與景氣變化可說是亦步亦趨。
在各國傾全力以擴大內需刺激下,這場金融海嘯在一年之後逐漸平息,台灣的景氣也自谷底回升,2010年我們的工業用電量大幅成長13.1%,高速公路聯結車貨運量也成長13.4%,兩項統計顯示景氣陰霾盡掃,果然這一年的經濟成長率達到10.6%,創下1988年以來最高,用電量與聯結車通行量準確反映出經濟大爆發。
這些年經濟成長率雖只是微起微落,然而發電量、聯結車通行量依舊能如實反映景氣的變化,例如經常被總統蔡英文揶揄的2015年,也就是馬英九執政的最後一年,經濟成長率連一都保不了,這一年工業用電量真的下滑了1.3%,而聯結車通行量也減了0.7%,兩項公務統計與經濟成長率仍是如響斯應,亦步亦趨。
從歷年的統計及相關分析看來,毫無疑問的,這兩項公務統計可以用來追蹤、驗證我國經濟成長的走勢。我們以之驗證今年的情況,上半年工業部門用電量下滑1.2%,而高速公路聯結車通行量也較去年同期減少4.2%,在兩者皆跌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應該不會太好才是,但初步統計仍達2.1%。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用電量、通行量的跌勢與2015年相若,而那一年經濟成長才0.8%,兩相比較,不甚協調,昔日兩項統計與經濟成長亦步亦趨的關係,如今卻變得有點各唱各調的味道。
我們了解長期而言,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節能措施的採行,工業部門用電量或許可能趨緩,然而這是長期才會出現的現象,兩年之間應不致於受此因素干擾,再者,上半年高速公路聯結車的通行量亦呈下跌,情勢低迷就更明顯了,惟其如此,何以經濟成長仍能保二?
我們也思考過,上半年工業部門疲弱,但可能是服務業部門表現的特別好,挹注上半年經濟成長力道,遺憾的是,上半年民間消費成長率1.5%為近六年同期最低,服務輸出不佳,三角貿易也不好,服務業部門不具力挽狂瀾的能量,亦甚明矣。
我們肯定這些年主計總處精進國民所得統計的努力,能從紛雜的總體數據條分縷析出國民經濟會計帳,誠然不是容易的事,加以聯合國的國民所得統計定義經常改變,編算作業又更加不易了。然而,國民所得統計是各界評估經濟表現最重要的指標,宜多多援引公務統計進行追蹤,以力求其準確與合理才是。
依主計總處發布經濟成長率的程序,先是發布概估統計,而後有初步統計,然後再依據更詳實的資料修正,每五年還會根據工商普查資料再做修正,今年上半年2.1%係初步統計而已,盼望主計總處後續能援引相關統計深入評估,務使其更準確、合理的反映台灣經濟實況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