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003文/賴麗如

南方澳橋斷 專家:應強化養護及監測

image
 ●中華結構安全耐震補強協會理事長陳敬棋(左)與技師李森冉(右)精闢點出南方澳跨海大橋斷裂意外的專業見解。圖/賴麗如

 宜蘭南方澳跨海大橋全長140米屬於中型長度、由13條鋼纜施加預力拉稱雙叉式單拱橋及橋面版,橋面版總重預估約1千多噸,經業界專家至現場初步判定為「錨碇端破壞鬆脫」造成連鎖反應導致橋樑斷裂,但意外責任的歸屬尚需經過政府有關單位鑑定後才能釐清。

 對此,中華結構安全耐震補強協會理事長陳敬棋(現任國森集團-三木工程總經理)受訪時指出,預力鋼纜除了承受既有的垂直拉力載重外,也需要抵抗側向風力及地震力可能造成的位移破壞。依目前台灣橋樑養護維修相關條文法規,對於鋼絞纜索的檢測、維護、補強、置換…等,的確需要有關單位再次深入檢討施行細則,且由於橋樑拱面高度因素,檢測時往往不易察覺,因此容易成為橋樑養護易被忽視的部分,為了防止相關憾事再度發生,因此呼籲「橋樑結構不應只重視新建而輕忽使用的養護」,同時載重限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另外,搭配橋樑預防性監測系統的建置,可以彌補檢測週期過長及人為檢測的疏失,以大跨距跨河段橋樑如需養護維修補強時,建議搭設施工平台、使用重型支撐使橋面版得到均勻載重後,再將鋼絞纜索卸載,並重新施作養護、補強及置換等作業。

 技師李森冉則表示,經由現場初步觀察,橋梁二側橋柱無明顯結構性裂縫,鋼纜斷點多在與鋼拱接合處;接合處鋼鈑無明顯大量局部變形。而橋梁中央多有長時間小振動,對金屬易累積「疲勞應力」,且不同金屬件構接觸也易發生「腐蝕電位」,建議未來進行鑑定時可將上述因素納入考量,作為未來相似型式結構維護補強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