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908蘇秀慧/台北報導

我對陸鋼品雙反調查 大轉折

貿調會建議暫不課徵平衡稅及反傾銷稅

image
對大陸五項鋼品雙反調查

政府首度主動對中國大陸進口五項鋼品啟動「雙反調查」,情勢出現大逆轉。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認定五項鋼品有造成產業實質損害之虞,但考慮國家整體經濟利益,建議暫不課徵平衡稅及反傾銷稅;對此,財政部官員7日表示,將在收到經部通知後,十天內召開關稅稅率審議小組會議做出最終決定。

我對大陸進口五項鋼品長達近一年半的「雙反調查」結果,將在本月下旬出爐。一旦財政部關稅稅率審議小組採納經濟部的建議,不課徵平衡稅及反傾銷稅,下游鋼鐵業者受惠最大。經濟部官員透露,現階段若直接課徵平衡稅及反傾銷稅,對鋼鐵下游業者將造成衝擊,做出暫不課徵建議是較緩和作法。

因應美國祭出232條款對全球鋼鐵課徵25%高關稅,去年4月為爭取我國輸美鋼品豁免高關稅,並避免大陸鋼品借道我國輸美,財政部一口氣公告對大陸進口的五項鋼品展開雙反調查,包括對碳鋼冷軋鋼品、不銹鋼熱軋鋼品展開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調查,並對碳鋼鋼板、鍍鋅鋼品、不銹鋼冷軋鋼品展開課徵平衡稅調查。

這是政府首次對進口商品展開課徵平衡稅的反補貼調查,也是政府首次主動啟動反傾銷調查,過去對進口商品啟動反傾銷調查都是由業者提出,因此,備受外界關注。經濟部曾向財政部建議,台無產製、有需求者課稅0%到5%;有產製者則課5%到10%。財政部關稅稅率審議小組並在8月做出終判認定,中國大陸政府確有補貼及傾銷事實,補貼率為27.36%至51.32%。

經濟部8月展開產業損害最後調查,上游中鋼與下游不銹鋼等業者激辯。鋼鐵業者也向總統府、行政院陳情,希望以「無產業損害之實」結案,否則將導致產業競爭力喪失。

貿調會審議結果認定未對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但有實質損害之虞,「為肯定之認定」。但考慮國家整體經濟利益,就國內產業、上下游產業、最終產品價格及使用者選擇、貿易與競爭環境等層面綜合分析評估,及目前均已對大陸的碳鋼鋼板、鍍鋅鋼品、不銹鋼冷軋鋼品課徵反傾銷稅,建議財政部暫不課稅,並適時檢討其對我國整體經濟利益的影響。

(相關新聞見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