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商務部延長對華為禁令的寬限期時,市場解讀為中美貿易戰出現緩和跡象並進一步希望中美雙方可以和平恢復談判,可惜事情的發展並不如市場所願,貿易戰的紛爭不斷甚至有升高態勢。貿易戰所造成的市場波動短期內仍難避免,不過,我們亦已看到市場底部訊號浮現,中長期逢低布局時機已到。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在8月23日晚上宣布,決定對美國75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分別於9月1日及12月15日起分次實施;9月1日實施加徵關稅商品清單中,主要為大豆及原油將再加徵5%關稅,而12月15日起加徵關稅的清單則以木材及紡織品為主,另外,汽車及零組件分別恢復加徵25%及5%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亦不甘示弱,立即宣布對中國已課徵關稅的2,500億美元商品加碼,將關稅自10月1日起由目前25%提升至30%,原本預計在9月及12月課徵關稅商品稅率由10%提高至15%。
之前的專欄中已經提過,中美貿易戰是兩國之間長期的博弈,很難在短期內有良好的解決方案,中美之間的貿易紛爭將持續干擾市場。此外,中美雙方打得如火如荼,但今年的中國市場要出現如去年一樣不理性下跌的機率很低,主要還是來自投資者的心理跟當政者的政策,因此,投資重點仍然聚焦於中長期中國的改革開放及中國龍頭企業的崛起。
觀察7月份的經濟數據,僅有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較6月略為回升,以外的經濟數據都顯示中國短期經濟基本面偏向疲弱。但投資人也不需要過於悲觀,社融數據雖然偏弱,但結構上已經出現一些正向轉變,居民及企業短期借款在下降、中長期貸款占比在提升。
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透露出政府的貨幣政策偏向寬鬆,政策引導經濟改善的方向不變。8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新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表示將進一步淡化貸款基準利率。在中國政府要求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背景下,人行通過改革LPR形成機制並同時推進利率市場化及降低企業貸款利率,此舉被市場解讀為正面訊號,是一種變相降息。
此外還可觀察幾項市場情緒指標。從風險溢價、股債收益率、換手率、融資交易占比等來看,這幾項指標都已經接近過去市場底部。A股當前風險溢價率已經很接近過去歷史上的極端值,滬深300目前股息率2.59%,十年期國債收益率3.03%,A股換手率在8月初來到168%,融資交易占比目前占A股成交額6.6%左右,上述些市場情緒指標都已經接近歷史極端值。而以過去經驗看來,當這些指標達到極端值後,市場就會觸底反彈。
此外,MSCI將把A股納入因子由10%提升至15%,調整將在8月27日生效,富時將納入因子由5%提升至15%,調整將在9月23日生效,而標普道瓊指數則將公布納入其指數體系的中國A股名單,並將以25%的納入因子一次全納入,9月23日正式生效;根據市場預估,MSCI、標普道瓊以及富時三者合計將帶來340億美元資金,增添市場活水。
今年以來中國股市表現雖然沒有太亮眼,但走勢並不像去年恐慌式的下跌,微幅的波動中還是可以找到具有投資價值的龍頭公司,且近期陸續看到北上資金流入中國股市。因此,近期中美貿易戰升溫正是個測試中國市場底部的好時機,短期的波動將是很好的進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