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職安署將工業機器人納入源頭管理,不論國產或進口機器人廠都要取得ISO10218安全認證,引起業界譁然。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日前發聲明砲轟勞委會,促使勞動部撤回原公告而停止適用。
傳統車床及銑床8月起採源頭管理,仍繼續實施;數控車床及銑床則規劃延後2、3年實施。
業者指出,台灣這幾年愈來愈多廠商投入工業機器人研發,依工研院統計,2017年台灣智慧機器人產業產值從2016年580億元攀升至650億以上,預估2020年可達千億元。
其中,人機協作機器人可應用在汽車、家電、電子和半導體、塑料、製藥、化學製品、食品和飲料、航空航太、國防、金屬機械加工等,連手搖飲料店包裝過程都會用到人機協作機器人,上銀看準無人商店是未來趨勢,開發出智能咖啡館,用機器手臂取代人力,現沖煮咖啡,已裝在京站及微風南山兩百貨公司。
勞動部7、8月邀請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簡稱智動協會)、機器人相關業者、台灣機械工業公會與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會代表開會後,以照顧勞工安全為由,逕自宣布,明年9月起,人機協作工業機器人及金屬材料加工用鋸機率先實施源頭管理安全認證;2021年9月1日擴及非協作工業用機器人。
影響所及,除台達電,廣達集團旗下達明、上銀、勤堃、正崴、新代轉投資聯達等台灣生產工業機器人廠商外,日本發那科、三菱、山葉、安川、德國Kuka及瑞士ABB等大廠生產工業機器人,需經第三方認證取得ISO10218安全認證,才能在台灣銷售。
業者普遍質疑,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發展中心應勞動部要求,替傳統車床及銑床業者進行安全認證驗證及測試,還有多少能量可以進行人機協作工業機器人安全測試標準驗證。智動協會也發聲明,砲轟勞動部職安署貿然實施工業用機器人源頭管理政策,將加重打擊台灣製造業發展,可能出現政府鼓吹台商回流設廠,卻買不到機器人。
智動協會祕書長陳文貞表示,勞動部與智動協會溝通後,已發公文停止原公文適用,未來會再召開工作小組會議討論,先對業者疑慮釋疑,再決定是否繼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