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業逐漸見到曙光,以上半年來看,上市櫃以及興櫃的遊戲廠商中,總共獲利的共12家、虧損的9家,優於去年以及前年表現。以上半年獲利表現不錯的廠商來看,包括網龍、鈊象、傳奇等,都是掌握IP資源,或透過大數據分析玩家行為,同時將IP轉往海外授權,穩住營運。
台灣遊戲業近幾年經過轉型手機遊戲的過度期,不少廠商遭遇逆風。不過,業者分析,2019年上半年,台灣遊戲廠商獲利家數達12家、共賺24.42億元,已超過去年同期一半的水準;虧損廠商共9家,共虧損2.47億,也較去年全年收斂。
進一步分析上半年獲利的遊戲廠商,不少都是擁有IP資源的廠商。業者表示,台灣手遊市場變化快速,若從頭打造全新IP,要在短時間內吸引玩家困難較大,而若僅以代理為主要業務廠商,要搶到大型遊戲IP代理,則需付出高昂成本。
以中華網龍來說,2018年下半年起採取「經典端遊轉手遊」的策略,第三季推出《吞食天地M》,成功帶領網龍擺脫連續5年虧損窘境。今年上半年,網龍再將該遊戲授權泰國,賺取海外權利金分成。網龍第四季將推出重量級大作《黃易M》,該遊戲為大型IP,端遊時期累積玩家600萬人,是當年讓網龍營收突破億元大關的關鍵遊戲。
另外,如今年上半年獲利表現大躍進的傳奇網路,也是掌握IP資源。傳奇將旗下自有遊戲IP《拉普拉斯的神子》轉作為手遊《風之國度》,去年12月在台推出後帶領傳奇轉虧為盈。今年上半年再推出東南亞、日本與歐美版本,傳奇上半年稅後淨利合計2.2億元,每股盈餘為1.99元,較去年同期虧損的局面大幅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