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722蘇嘉維/台北報導

培養創新能力有祕訣 保持好奇心、善於提問

 「創新」是一家IC設計廠的關鍵核心,就連聚積也將其緊扣在公司營運中,更成為聚積渡過數度翻船危機的關鍵,聚積董事長楊立昌指出,一定要把既有框架打破,才能出現全新的可能性,要培養這種破壞式的創新思維,關鍵在於要「提問」。

 聚積當初只是一家員工僅十幾人的小公司,現成長為市值超過40億元的LED驅動IC龍頭,關鍵推手正是楊立昌,談到能否分享創業歷程給現在的年輕人,楊立昌謙稱「現在的環境跟過去差別太多,模式早已經不適用於現在」,但他強調,要成長,台灣的教育文化勢必得要有所改進,一定要鼓勵年輕人勇於「提問」,唯有充滿好奇心,才能夠有創新的動力。

 楊立昌談到,有次跟某個政治人物餐敘,對方曾引用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報告中提及台灣的「創新能力」是全球第四名,當下他就一口咬定這「不可能」,會這麼肯定,楊立昌背後有著他自己的立論。

 楊立昌說,每次去大學辦演講,一定會問底下的學生有沒有什麼問題,但都只有少數幾個人發問,更有次去軍方的論壇演講,台下的將軍們只有鼓掌,卻完全沒有提問。他又提到有次受邀去大學演講,主題是「破壞式創新」,結束後提問在場教授,他們也只能就字面上解釋。楊立昌說如果學生害羞提問,那出社會的大人,甚至是一群高階經理人,是否就會比較勇於提出問題,答案依然是否定的,這就代表台灣的教育出了問題。

 楊立昌再舉了一個例子,有次受邀參加某航空大廠的參訪團,當中全都是高階經理人,當時正好適逢波音737 Max因設計錯誤而墜機的事件,他向航空公司高層提問,這件墜機事件對航空公司未來在設計飛機上有無任何啟發?沒想到那位高層頓時愣住,還有同行友人向楊打趣的說「你是來砸場的喔」。

 這些案例給了楊立昌新的啟發就是做人一定要保持好奇心並保有提問的能力,如此才能洞察趨勢,並與時俱進。

 楊立昌認為創新思維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他打趣說,他曾想過發明一把傘給車子撐,原因是夏天到了,車子在太陽底下曬得很燙,人可以撐傘,為什麼車子不行;也曾想過開發高爾夫球專用擴增實境(AR)眼鏡,可以透過眼鏡提供氣溫、濕度、風速及風向等資訊,甚至可以計算目前離下一桿還有多少距離。楊立昌甚至強迫自己,每次演講都必須想出不同的主題,目的就是要讓自己無時無刻能夠進行腦力激盪,保持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