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718朱漢崙/台北報導

民營銀搶大餅 中小企金熱戰

 蘇揆動員金融業強化中小企金授信,連民營銀行也加入這場熱戰。對此公股銀行高層透露,由於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的承保機制讓民營銀行評估相關風險甚至比有擔保品的授信還要低,因此老早就責成分行經理積極投入這塊,甚至有某中型民營銀行,因為經理達不到相關業績要求,或壓力太大,「一年內分行更換經理的幅度占全體分行比重1/4到1/3」。

 這樣的數字非常驚人,但未來恐怕會更嚴重。公股行庫主管指出,現在信保機制又特別對50萬元以下授信案,放大承保成數到95成,因此恐怕搶得更兇。而且在金管會受政院指示,出面更動評比權重之下,未來銀行恐怕得拉更多客戶,競爭將更激烈。

 某位公股金融高層曾參與面試想「轉檯」的民營銀行員,這些應考者有不少甚至已作到其他民營銀行經理級,他根據面試這些行員的經驗指出,許多中型民營銀行的中階主管因為不堪負荷,想「跳槽」到公股行庫的非常多。

 特別是在中小企業上的授信競賽與評比,已讓這些來自民營銀行的主管受不了,例如,不少民營銀行旗下分行經理,一個月得交出超過五名新客戶,而「一級戰區」,例如竹科一帶高科技產業及其供應鏈林立,相應而生的服務業也很多,該區的分行經理被要求更高,一個月得交出八至十位中小企業新客戶,讓經理「疲於奔命」。

 更嚴格的是,在計算中小企業戶數績效上,不少民營銀行的作法是一段期間之後就會「歸零」重新計算,使主管必須馬不停蹄的努力,金融業界私下統計,部分中型民營銀行,一年甚至要換1/3到1/4的分行經理,就是因為拚中小企金業務,可說不僅公股行庫在財政部對於董總考評中小企業放款量及戶數之下,必須全力衝刺,民營銀行也為此「人仰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