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缺地問題,經濟部推動工業區立體化,希望滿足產業用地需求。經濟部表示,新計畫上路後,已有8家廠商提出申請,其中台中工業區也通過大立光申請,預計可增加1,497坪樓地板面積,後續還有24家等待遞件。以六都保守估計,都市及非都工業區新增立體化樓地板面積可望達914.57公頃,產值可增加3,161億元。
工業局副局長楊伯耕表示,由於北部工業區開發早,當時建築物規劃大多只有兩層,隨著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北部土地取得相當困難,目前掌握到有意願進行立體化共有32家企業,其中8家已提出申請、合計新增投資約116.93億元,樓地板面積增加達8,244.13坪(約2.7公頃)。
楊伯耕說,立體化需求最多的區域集中在土城工業區區約12家,另外中壢工業區也有9家,林口工業區及台中工業區也都各有3家有意願,多集中在中北部。
工業局表示,過去工業區更新立體化方案僅限政府編定工業區或科學園區,現在新政策擴大到一般工業區或農業科技園區等產專區,在法定容積基礎上,只要有新增投資就能獲得容積獎勵最高15%,若申請者也有進行裝設太陽光電板等能源管理,可獲得5%的容積獎勵,另外捐贈產業空間或繳納回饋金,容積獎勵最高可達30%,總計最高能有50%的容積獎勵。
楊伯耕表示,廠商若要享有容積獎勵,原本須經過都市計畫審議,現適用立體化方案,可分別向工業局或地方政府提出申請,以工業局來說,廠商送件後就啟動預審,即送即審;但因該方案剛核定不久,目前尚未有地方政府編定工業區、非都工業區廠商提出立體化申請,主要仍集中在工業局管轄工業區廠商提出立體化需求。
另台糖提供2千多公頃土地給工業區挑選,將增闢新工業區,楊伯耕指出,目前在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及高雄共有六處約1,239公頃土地可供開發,不過實際能開發土地須打7折,最後能使用面積只剩900多公頃,實際會開發土地要看廠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