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擴大銀行持債額度,將有助銀行增加投資或手續費收入,壽險業者表示,若金控下兄弟銀行有意發展此債券業務,未來不排除部分債券投資會移給自家銀行承包,屆時金控下壽險與銀行都將成為持債大戶。
壽險業新台幣25兆元資金中,近七成都是債券,金管會表示,以往壽險業可能透過外銀詢價、代為投資國外債券,在這波開放後,壽險公司的債券投資,即可能移給國銀來承作。
其中,又以金控下有大型壽險公司的中信銀、國泰世華銀與台北富邦銀行最為積極爭取,即不排除是「肥水不落外人田」,自家壽險公司的投資費用,可自己賺,也增加銀行對債券投資經驗與議價能力。
壽險業者表示,目前投資團隊中都有一定的專業人才,負責管理債券投資,但金控一向是團體作戰,如壽險的投資型保單都會協助自家投信壯大,連結自家投信的基金,若未來自家金控的兄弟銀行要發展此債券投資、承銷業務,壽險公司也會撥出一部分,以因應銀行的發展需求,且費用最後仍是回歸同一金控。
先前金管會也表示,目前銀行兼營券商業務,自行買賣或承銷債券是以指撥營運資金的20%,即一家銀行通常只有1.6~4億元的額度,在國際債券市場根本沒有話語權,未來擴大額度到核算基數的10%,等於大型的銀行都有上百億元到數百億元,即會有一定的議價能力,也能拿到較好的債券及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