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月東南亞與美國間往來貨櫃船運貨載,東南亞輸往美國成長20%,美國運往東南亞成長23%,大型貨櫃船公司都在擴充亞洲區間航線運力,供給增加也讓運價下跌,相關航商估每箱(20呎櫃)運價平均跌約15美元,跌幅約5%。
陽明海運董事長謝志堅指出,東南亞國家進出口原本就在成長,早在中美貿易戰前,不少廠商就因稅賦與工資問題,將工廠自大陸遷往東南亞與印度,貿易戰只是加速移轉,陽明在亞州區間航線持續做擴充,除了派船與同業聯營,也透過租用艙位方式擴充航點與運力。
陽明業務長杜書勤表示,今年前4個月陽明自東南亞運往美國櫃量約成長24%,回程貨因過去運量小,成長率高達180%。由於遠洋線船隻無法逐一彎靠東南亞國家港口,因此需透過亞洲區間線做轉運。
東南亞與美國間進出貨量高成長,讓亞洲區間航線運力增長也加速,德翔海運總經理涂鴻麟指出,今年光是上海與東南亞國家間,新增航線約有10條,市場競爭加大,公司長期專注亞洲區間航線,此時不論造船或開新航線,都會更慎重。
涂鴻麟分析,遠洋線與近洋線船公司經營理念不同,遠洋線船公司雖有兼營近洋線,但是團隊考量問題都會優先考量遠洋線的利益,近幾年遠洋線不好時,都透過減併班降低供給,不會轉過頭來搶近洋線貨載,因此以經營近洋線為主的船公司也不用太過擔憂。
杜書勤則分析,遠洋線船隻在東南亞國家主要選擇彎靠新加坡、馬來西亞與越南,越南經濟成長快,港口離太平洋沿岸不遠,從越南航往蘇彝士運河完全順道,航往美國東岸不會太偏航,陽明光美國東岸就兩條航線彎靠越南蓋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