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全球產業生產及供應鏈撤離中國大陸,轉進東南亞設廠,尤以越南最為火熱;不過,在各國企業競相進駐下,已讓越南投資成本漸增,儒鴻董事長洪鎮海、聚陽董事長周理平在昨日股東會上都指出,中美貿易戰引發的紡織產業鏈越南投資熱,已讓當地人力、土地成本漸增,在考量營運成本下,未來幾年擴產重心將從越南轉向印尼及柬埔寨。
不過,洪鎮海、周理平也強調,貿易戰的轉單效應,確實讓國內紡織廠受惠,尤其全球品牌的追加單,讓聚陽、儒鴻今年接單無虞,營運成長樂觀,訂單動能更可延續到明年。
洪鎮海指出,去年以來的中美貿易戰,全球大廠陸續撤出大陸、搶進越南設廠,這股熱潮已讓越南勞力不足漸成問題,當地招工不易、平均薪資也提高。
依調查,當地平均薪資近幾年以7~10%的幅度調整,且在各國企業大量湧入下,不排除未來幾年的幅度會加大。
因應越南土地、人力成本的不斷上漲,儒鴻指出,越南生產線目前會維持既有產能,但成衣部分不排除縮減,轉移至其他東南亞國家,考量重點以勞力充沛、政局穩定為原則,印尼、柬埔寨等會是主要評選地點。
另外,在預期東南亞地區人力漸吃緊、熟手難找,儒鴻指出,為滿足客戶對品質的需求及出貨時程的掌握,未來也會逐步調整自有產能與外包比例,提高自有產能以穩定生產流程。
聚陽也表示,未來幾年擴充產能會把重心從越南轉向印尼,未來會是聚陽最大的生產基地。周理平指出,越南產能還是會持續增加,只是增速放緩,每年會保持5%成長;此外,非洲等地擴產速度也會加快。
中美貿戰的轉單效應,洪鎮海、周理平都認為,國內成衣廠是最大受惠者,除量的增加,訂單的平均單價也提升。
他們指出,貿易戰剛開打時,全球品牌、通路商下單態度一度轉趨觀望,造成許多訂單一開始過分保守,但在觀察整個產業環境及市場消費能力後,又不斷追加,且平均單價比去年好很多;在品牌客戶追加訂單,以及撤離大陸轉向的新客戶增加,今年營運成長沒問題,且動能可延續到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