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410■康彰榮

科創板停看聽

image
 ●科創板被寄予「中國那斯達克」的期待,被視為今年以來帶動A股大漲的催化劑之一。圖/中新社

大陸科創板即將熱鬧登場,銜命「開板」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近來已陸續公布多批在科創板申請上市的公司,一如其「科創」名稱,已公布的公司多半來自半導體、生技等新興科技產業,讓科創板被寄予「中國那斯達克」的期待,並與MSCI提高A股權重、富時指數納入A股等因素,一起被視為今年以來帶動A股大漲的催化劑。

 截至4月9日,上交所公布申請科創板上市的公司達52家,其中有9家已進入第二階段的問詢環節,看來科創板正式開張的時間已經不遠,外界也對科創板的「開板」有許多憧憬,認為可為大陸的新創公司帶來更多資金活水,而配合科創板進行試點的註冊制,則可讓大陸股市跟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並解決當前審查制帶來權力尋租、人謀不臧的弊病。

 對於科創板高度樂觀的期待,也成了大陸A股近期直線狂飆的一個重要因素,上證指數在今年第一季漲幅達24%,深成指漲幅更接近37%,雄冠全球股市,其中,不少上市公司因旗下子公司或關聯公司申請在科創板上市,「母以子貴」而受到投資者追捧,股價衝天。然而,科創板真的是大陸股市的神丹妙藥嗎?看來未必是,在此要潑一點冷水。

 首先,科創板顧名思義,希望吸引在科技和創新領域的公司在此掛牌,這些公司的特點,若不是創立時間不長、還在摸索獲利模式的新創公司,就是投資額巨大,但投資短期難以回報的半導體、生技醫療等高資本投入企業。這些企業一旦掛牌之後,儘管有保薦機構的背書,但投資風險仍不低,其吸引力恐難與A股的眾多績優公司相比美。

 其次,從目前公布的申請公司名單看,投資者耳熟能詳、叫得出名號的公司屈指可數,即使過去幾年大陸資本市場培育了不少獨角獸公司,但在科創板已公布的申請名單中,卻幾乎不見他們的蹤影;反之,過去兩年不少大陸本土知名的獨角獸公司,紛紛選擇赴海外上市,例如在港股掛牌的小米、美團點評、眾安在線等,在美股上市的愛奇藝、拚多多、B站等,究其原因,應是與新創公司更在意的市場制度和資本開放有密切的關係。

 雖然科創板將試行註冊制,但成效如何,許多公司仍在觀望,未來能否吸引一些知名的本土或境外獨角獸在此掛牌,甚至海外中概股回歸,以此打響科創板名號,應該是大陸主管部門需積極思考的。

 再者,目前大陸本地和境外交易所的類似上市平台不少,光是大陸本身的滬深兩處交易所,除了A股主板之外,還有創業板、中小板、新三板,已經讓許多投資人看得眼花撩亂,如今多出一個科創板,恐有疊床架屋之疑。此外,香港交易所去年進行改革,積極爭取各地新創企業在當地掛牌,而美國的那斯達克,向來就是全球科技企業希望上市的最佳平台之一。科創板如何在眾多類似上市平台中脫穎而出,確實有待觀察。

 最後,就是投資人的部分。大陸監管部門畫地自限,規定個人投資者需擁有人民幣50萬元以上的證券帳戶,並參與證券交易超過2年,才能參與科創板股票交易,雖然不符條件的投資人可以透過公募基金等管道進行投資,但已讓科創板的投資熱情大為降溫。至於境外投資者,投資管道更是受限,境外個人要在大陸直接開戶買股,目前仍非常困難,只能透過QFII或陸港通等間接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