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408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歐央貨幣政策日本化 辜朝明:其實沒那麼糟

image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經濟學家辜朝明認為,歐洲無須過於擔憂。
圖/美聯社、本報資料照片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Richard Koo)表示,歐洲決策者對「日本化」有過多疑慮,他認為歐洲央行貨幣政策若跟隨日銀腳步,其實無須過度擔憂。

 辜朝明近日在接受CNBC主持人塞奇威克(Steve Sedgwick)訪問時指出,歐洲決策者太過擔憂日本化,他們害怕將面臨經濟成長緩慢、通縮以及市況將每況愈下的處境,「事實上,身在日本的我們實際情形並沒有那麼糟糕」。

 「日本化」意指一個經濟體能夠長期承受低成長、低通膨的情況,也因此利率一直維持低水位。

 歐洲央行(ECB)因憂心未來數月經濟擴張將大幅減速,已在3月宣布延遲利率「正常化」計畫,並且表示將提供銀行更多流動性,至於最快升息時間,就打算延至2020年。此舉引起一些市場人士的疑慮,認為ECB正採取與日本央行相似的策略。

 自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歐元區或日本的利率皆未曾走升,反觀同期間美國聯準會已升息9次。

 辜朝明表示,歐洲決策者可以從日本的「失落十年」(lost decade)汲取經驗。失落十年意即日本在30年前發生資產泡沫化,其後在1991到2001年期間經濟蕭條,利率趨近於零。

 辜朝明指出,當時日本全國商業房地產價格崩落87%,對日本企業和家庭的財務造成嚴重的打擊。

 他說:「不過自此之後,日本GDP(國內生產毛額)從未低於泡沫化高峰時的水準……失業率也未曾再超過5.5%。因此,倘若這稱之為日本化的話,其實也不是那麼糟糕。」

 ING分析師3月底警告,歐元區已有日本化的跡象,可能步上日本的後塵,開始走向低成長、低通膨,以及採取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

 自日本資產泡沫化以來,該國債務佔GDP比重已膨脹至238%,遠高於全球任何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