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諾威電腦展起源於1986年,一直是資通訊產業的重要性指標,然而行動裝置的普及,全球電腦出貨量逐年下滑,加上參展廠商接單不如預期、同性質展會競爭等,漢諾威電腦展努力維持規模試圖轉型,未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主題將結合智慧機械的趨勢,併入漢諾威工業展中展出。
曾經全球公認的三大電腦展包括德國漢諾威電腦展(CEBIT)、美國拉斯維加斯秋季電腦展(COMDEX)以及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如今僅剩台北國際電腦展仍存活。業界認為,除了電腦需求下滑外,其他展覽如CES、MWC、IFA等,內容主打消費性電子或行動通訊相關,與產業趨勢契合也較能吸引消費者和廠商目光。
2019年漢諾威工業展4月1日至5日舉行,展出內容包括自動化與傳動控制、工業零組件、能源、研究與科技、數位工廠、空壓及真空技術等六大陣容,號稱來自超過70個國家、14萬以上的決策人士參與、創造560萬接洽商機,根據2018年展後資料顯示,去年為期五天的活動,總共吸引21萬的參觀者,其中7萬人來自於德國以外,參與廠商超過5,800家並來自75個國家。
漢諾威工業展結合許多關鍵技術及核心領域,涵蓋研究開發、工業自動化、IT、工業零組件、產品科技與服務、能源及移動科技等,德國電子工業中央協會表示,德國漢諾威工業展再次展現其為工業4.0浪潮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