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金近期重回科技類股懷抱,以創新題材為主的AI人工智慧、機器人、精準醫療和金融科技等,漲幅介於8~15%。投信法人指出,投資人對於貿易戰的擔憂已大幅降低,回歸理性看待,預料具有創新科技產業,將是今年資金匯聚焦點。
第一金全球AI人工智慧基金經理人陳世杰表示,從美林最新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來的配置重心已經從債轉股,並重回科技類股懷抱。而且,對於今年全球經濟會陷入衰退的比例僅14%;對於貿易戰風險的預期更大幅滑落。
以ROBO Global AI指數為例,去年累計逆勢大漲21.55%,今年累計至今漲幅已有8.31%。至於應用AI的機器人、FinTech金融科技、精準醫療等指數,今年來漲幅各有6.62%、6.64%、10.41%。
宏利投資首席投資策略師Philip Petursson分析,股票市場方面,升息不會對投資組合報酬帶來太大影響,但始終會構成阻力。預料通膨和利率上升將使美股市盈率受壓,但盈利增長強勁可抵銷有關影響。目前環境具備條件增持股票,可能是較佳的配置,以取得潛在報酬。
日盛全球智能車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表示,隨著電動車的快速發展,ADAS晶片成長也隨之加速。根據IC Insights分析,全球車用IC市場在2014年成長11.5%,到了2015年下滑2.5%,隨後在2016年則以10.6%的成長率開始反彈,2017年~2021年的複合年成長率為12.5%,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436億美元,車用電子長期成長趨勢不變。
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產品經理黃詩琴分析,建議可考慮以定期定額參與AI趨勢,舉例而言,定期定額投資MSCI世界資訊科技指數三年的正報酬機率達100%,若考慮定期定額布局主動式AI基金,中長期報酬頗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