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因素、環保問題及空污費課徵方式,在相互激盪之後,導至砂石供需失衡,帶動預拌混凝土今年漲價15%到20%,嚴重影響營建成本,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8日發表聲明,要求行政院、監察院、公平會及工程會等6個單位,督促主管河川單位,加速發包整治高屏溪,增加砂石供應量,同時調查有無人為因素,操控砂石供給量,哄抬混凝土價格,壟斷市場需求,造成社會不安。
國產、台泥、亞泥、環球等四大水泥廠,從2018年12月中下旬起,陸續通知高雄地區建商,表示因應砂石原料供需失衡,導致混凝土成本急遽上升,從2019年1月1日起,預拌混凝土售價每立方米調漲250~280元不等。
據了解,預拌混凝土未漲價之前,各家水泥廠2,500磅的預拌混凝土,平均售價約1,400元,調漲之後,各家的新價介於1,650~1,680元間,調漲達17.86~20%,其餘3,000磅、3,500磅等預拌混凝土,最低漲幅也有約15%。
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張永義表示,許多會員建商感到「恐慌與震撼」,因為砂石及混凝土是建築工程及公共工程主要原料,勢必波及建築成本的增加,向公會反應,尋求解決途徑。
張永義指出,經過公會了解,此次拌混凝土、混凝土、砂石大幅漲價原因有三,首先是人為因素,因為經濟部河川局未積極發包及整治高屏溪河道,致使發包量,砂石供給減少,不敷使用的需求,特別是在八八風災之後,河道的疏濬不盡理想,砂石淤泥阻礙河道,希望政府主管河川單位加速發包整治,增加砂石供應量。
張永義說,環保問題也是重要因素,政府要求老舊砂石車汰換,新車每輛高達500萬元,導致開採及載運砂石混凝土業者成本增加,加上「空氣汙染防制法」修正堆置砂石,改以面積課徵空污費,這些都是漲價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