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1022袁延壽/台北報導

三大利多激勵 紡纖廠業績拚高

image
營運高成長紡纖廠今年以來營運狀況

中美貿戰持續加劇,短期從大陸轉單效應,加上全球品牌廠採購集中化,占全球機能性服飾領頭羊的國內供應鏈訂單增加,且今年以來聚酯及加工絲等產品平均價格優於去年,三大利多題材加持,國內8成紡纖廠今年營運比去年好。

其中,上游的遠東新(1402)、新纖(1409),以及下游的儒鴻(1476)、廣越(4438)等廠,在三大利多加持,加上新產能、新產品開出,今年營收創新高的機率頗大。

在美中貿易大戰影響下,國際品牌客戶預防相關衝擊的動作早就已經陸續展開,過去半年以來,品牌商一直減少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供貨,轉向台灣、東南亞市場。

由於今年第二季因油價上漲及PTA廠歲修,PTA利差持續改善中,PET報價4月起持續上漲,目前,瓶用聚酯粒報價雖有小幅回檔,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不小的漲幅;在量的方面,遠東新美國M&G西維吉尼亞州36萬噸PET廠、越南40萬噸的聚酯新產能在第三季陸續開出,在價量齊揚下,市場預估,遠東新今年紡織本業營運將可創新高。

聚酯等化纖產品價格今年比去年上漲,下半年化纖、工程塑膠產能及毛利高的高值化產品增加,新纖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322.74億元,年增19.08%,上半年稅後淨利更已賺過去年全年。

新纖觀音廠工程塑料生產線也已投產,產能的加分,全年營收獲利衝到歷年高峰的機率越來越高。

 雖然儒鴻第三季營運表現,因非洲賴索托生產基地8月罷工事件影響而不如市場預期,但儒鴻累計今年1~9月營收200.21億元,年增率仍達16.46%。今年第四季在3個新客戶加入出貨挹注營收,加上第三季罷工的訂單遞延,單季估將來到今年的營運高峰。

統計下來,儒鴻今年合併營收創新高的機會,在第四季旺季來臨,以及新產能加入下,越來越有機會。

美中貿易戰延燒,國際品牌轉單效應逐漸發酵,廣越已感受這一波訂單的增加,手中訂單能見度已從過去幾年的3-5個月,延長到今年有9個月以上,目前手中訂單確認度已到了明年下半年。

 上半年毛利率已超越前2年,而第三、四季出貨產品ASP平均單價調漲、加上美元走強台幣趨貶及越南新產線學習曲線趨於穩定等因素,使毛利率持續穩步成長,廣越對2018全年營收獲利創高峰已越來越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