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928袁顥庭/台北報導

未來科技館 秀174創新技術

創新技術博覽會,首日吸引近5千人參觀

image
 ↑副總統陳建仁(右3)參觀經濟部技術處於「未來科技館」展出的大型無人機;右2為經濟部次長王美花、右4為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開發「大尺寸數位X光平板感測器」。圖/工研院提供

 由工業局統籌2018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昨(27)日登場,在政委吳政忠支持下,經濟部工業局聚焦於5+2產業創新技術,齊聚整合工業局、技術處、中小企業處及國發會四個單位及Amazon、Nissan、Microsoft等33國、27家廠商,展出生技醫療、智慧生活、智慧製造、數位服務等四大趨勢,174項前瞻創新技術,展現在政府產業政策支持下的創新科技應用及最新的國際前瞻技術,在開展首日即創下近5,000人次參觀佳績。

 未來科技館採用跨領域展現概念,結合現今最夯AI、5G、智慧機器、醫材等熱門科技趨勢,並應用RFID等互動裝置,採用互動及知識性概念進行展示,劃分成生技醫療、智慧生活、智慧製造、數位服務等四大主題區。每區之間設置的大型亮點技術,在主題情境的引導加值觀展體驗,搭配有趣的互動資訊內容,吸引參觀者駐足。

 生技醫療方面,工研院開發「大尺寸數位X光平板感測器」,是國人自行開發第一片大尺寸高解析度平板感測器,可用於拍攝難度較高的軟組織,如用於乳房X光檢測,本技術可協助國內面板廠、觸控面板業者、感測材料商進軍高階影像醫材市場。

 智慧生活方面,紡織所展示全球首件針對專業級三鐵運動設計的智慧機能服。此智慧運動服採用輕量高彈性、吸濕快排等機能性布料製作,結合心電與肌電感測技術,以織物陣列電極取代傳統貼片電極,讓穿戴者在運動過程中,可清楚了解自身的運動強度、肌肉收縮強度與卡洛里消耗量等生理資訊。

 智慧製造方面,金屬中心開發的鞋底自動打粗系統,將製鞋過程中鞋面的手動打粗製程,升級為全自動化。透過打粗、塗膠自動化製程,加上自動化調機時間縮短,整體生產效率可提升36%,未來也可應用於自動研磨產業與皮革切割產業。

 至於數位服務領域,則有資策會與工研院攜手開發「Big-Token區塊鏈數位資產管理服務」,供企業以區塊鏈技術,去建立數位商品行銷應用所需的基礎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