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913楊日興/綜合報導

陸企生產線轉海外 力甩中國製造

 美國政府對中國產品展開關稅制裁的規模有擴大趨勢,已讓許多擔心受波及的中國企業坐不住,將生產線向外國轉移,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擺脫身上「中國製造」標籤,避免遭到美國關稅砲火的瞄準。

 法新社近日報導,近期許多中國企業公開表態,將前往越南、泰國、塞爾維亞、墨西哥等國設立子公司或是生產線,這些企業領域遍及輪胎、自行車、塑料等產業,這些產品因被美國列入加徵關稅清單而深受衝擊。

 報導舉例,浙江海利得新材料便決定前往越南成立子公司。該公司曾表示,前往越南設廠是因為規避反傾銷和關稅增高的風險,此前所有生產活動都在中國。該公司一名高管指出,願意斥資1.5億美元擴大越南產線規模、加速建造。

 自行車零件製造商深圳信隆健康產業發展公司也在8月表示,由於美國加稅關稅清單波及電動自行車,且有對細部零件徵稅,公司決定將產線轉移至越南,一次解決關稅和勞動成本問題。

 中國本土輪胎大廠山東玲瓏輪胎,也決定斥資9.94億美元前往塞爾維亞設廠。該公司曾指出,整個輪胎業因貿易戰面臨沉重壓力。同時,也有服裝製造商前往緬甸、電機生產商於墨西哥收購廠房、床墊公司赴泰國設廠的案例。

 報導引述中國商務部旗下智庫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專家崔凡指出,中美貿易戰正加速改變全球產業鏈趨勢,而勞力密集的組裝業務轉往海外,也有可能給中國帶來失業問題。

 不僅企業受中美摩擦影響,近期也傳出美國出招封鎖中國科技學者的消息。

報導稱,FBI已陸續約談多數學者,要求美國研究機構、大學,無條件解僱這些與中國官方有密切關係的學者或取消相關交流,將對中國科技封鎖的層面,從企業延伸至個人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