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821文/涂志豪

兩岸本益比 人往高處走

 俗話說人兩腳、錢四腳,利之所趨自然錢就往哪邊跑。台股近幾年因開放現股當沖,雖然成交量明顯放大,但個股的本益比卻沒有因此提高多少。晶圓代工二哥聯電決定以轉投資的蘇州8吋晶圓代工廠和艦為主體,加入廈門12吋晶圓代工廠聯芯及山東濟南的IC設計服務廠聯暻,到大陸上證A股掛牌上市,除了籌資及吸引人才等目的外,當然也是因為台股的本益比真的過低。

 聯電間接持有和艦逾98%股權,聯電再透過和艦投資廈門聯芯及濟南聯暻,所以,以和艦為主體到大陸上證A股掛牌上市,先天上已經符合A股掛牌的規定。再者,股市本來就是錢堆疊出來的市場,就算美中貿易大戰打的如火如荼,但大陸股市正在熱頭上,連MSCI都把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和艦到上海A股掛牌,本益比相必不會太差。

 對聯電來說,過去和艦及聯芯的投資,都要由聯電母公司出錢出人,未來若成功在A股掛牌上市,用股票來找好人才是最具吸引力的,而且透過大陸股市也能順利籌得所需資金,未來就算要辦現增或是發行公司債,只要本益比高,要籌得百億元資金實在輕而易舉。

 對聯電來說,和艦只要在A股成功掛牌,聯電手中持有的和艦股票就很有價值了,和艦上市時可以認列釋股利益,和艦股價若一飛沖天,對聯電的每股淨值的提升將大有助益,如此一來,對於聯電股價也會有一定的推升效果存在,這對龐大的聯電股東來說,自然會是好消息。

 當然,每當有台灣企業要到大陸A股掛牌,總是有官員會跳出來說台股比較好。但對企業來說,台股現在的問題,就是本益比太低。以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來說,去年每股淨利13.23元,今年少說也有機會上看15元,但股價連250元都不到,不到20倍的本益比要說有多好,還真的是自欺欺人了。

 台灣企業為何近幾年來不增加對台灣的投資,股市過低的本益比其實是關鍵原因之一。企業要擴大營運規模,就要增加投資支出,但要籌資最快的方法,自然是透過股市來進行現增或發債,過低的本益比只會導致籌資成本過高,同時讓企業為之卻步。所以,為何企業會轉往給予高本益比的股市掛牌,自然有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