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816文/黃台中

台灣不織布產業 的回顧與展望

image
 ●不織布公會第14屆已故理事長陳弘坤(第一排左六)任內帶領會員參加旅遊活動,凝聚會員與眷屬對公會的向心力。圖/公會提供

 不織布屬於功能性和機能性的紡織品,被世界紡織業歸類成高科技產品,在我國也屬十大新興工業之一。隨社會科技變遷及產品的需求,不織布功能性更因時空改變成為發展前景極為看好的一項重要產業。

 不織布技術是紡織工業中技術門檻相當新的一項技術,也是最古老、最早被應用的紡織技術。傳統編織物是二度空間織物,不織布屬三度空間織物,層次高於傳統織物。技術特點是製程短、產量高、可應用原料廣泛、產品種類多、使用範圍廣具有功能性,從先進國家發展中得知,傳統的紡織業逐漸沒落,但織布卻持續成長,功能性越來越多,平均每年都維持6%~8%的成長率,台灣不織布產業受惠於業者的研發與創新,在全球不織布市場占有重要地位。

 臺灣區不織布公會指出,2017年全球不織布總產量達910萬公噸,年增率達5.4%,其中亞太地區更是最大的不織布產品市場,最大的成長動力來自中國大陸,占有率達46%。台灣不織布產業發展至今已有50年歷史,在全球前40大不織布廠商中,台灣業者占有兩席,人均產量更為世界之冠,其產能、產值及產量均逐年成長,應用領域有極大的擴展,技術和設備水準也不斷提高。

 2017年台灣不織布產量達20萬公噸,與2016年18.8萬公噸相較,增加6.62%。以製程別來看,台灣不織布製程仍以水針不織布為主,2017年產量8萬公噸,相較於去年6.67萬噸,增加約20.5%;就應用領域來看,醫療、衛材仍為台灣不織布最大應用類別,2017年產量增加到7.1萬公噸,在所有應用類別中占有率達35%。

 不織布為因應社會變遷而開發新的不織布產品,產品種類也隨社會需求被大量開發,伴隨著新科技的應用,新的不織布產品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看好不織布的應用領域無限延伸,業者調整原有工法並加入複合概念,產品開發朝向環保、綠色、醫療保健、潔淨舒適、複合機能等應用,讓不織布產業未來發展邁向無限期。在國內,紡織所研發的電紡熔噴不織布與甲殼素濕式紡不織布,就是為了增加現有不織布機能而開發的工法與技術,「不織布是未來的明星工業。」

 不織布整體市場發展前景看好,隨著生活水準和醫療服務水準的提高,人們對醫療衛材的品質需求也不斷提高,進一步促進醫療及衛材不織布市場的擴增。其次,PM2.5空氣的危害、水資源日益缺乏及環保標準的提高,也帶動過濾與分離行業對於高濾效、高使用壽命及低壓損的不織布濾材的需求。其他商機還包括:不織布汽車材料,成衣及人工皮革,精緻農業的發展及花卉園藝。

 不織布商機無限,業者也需面對嚴格的考驗,不織布公會調查指出,台灣不織布工業目前的挑戰可歸納為:(1)成熟產品沒有標準品質規範。(2)欠缺研發機制。(3)未能善用生產設備,欠缺人、機、纖維、產品應用管理、經營一體的中心領導人才。(4)工業用地不足,整廠生產線無法做出整套規畫及布置。

 不織布的關鍵纖維及高端不織布產品仰賴進口,業者雖然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及設備,但不織布在國內屬中小型企業,研發及創新能量不足,近年來產品面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的競爭,公會建議業者更要堅持自主研發,以科技創新提升產品品質,加快產業優化轉型升級腳步,逐步朝向生產自動化、產品差異化及多元化產品發展。尤其要加速培養人、機、纖維、產品應用一體的技術工程師及管理領導人才,才能持續推動我國不織布技術及產品的應用和發展。

 放眼全球,台灣廠商近年來持續在海外投資擴廠,公會表示,中國大陸不織布退稅補貼比例高達16%,人民幣持續貶值,產品競爭力提升,有利出口;歐、美不織布較無明顯成長,世界動能集中在亞洲。展望未來,人類將持續依賴不織布產品帶來的方便性、舒適性,會員同業為追求永續經營,台灣不織布產業仍有足夠的成長潛力,市場前景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