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量生技攜手台大醫院,共同與日本初田神經內科診所、大阪市立大學、KUZUHA醫學影像中心、慶應義塾大學、帝京大學及日本優貝克公司合作,於「第12屆日本巴金森氏症及運動障礙年度大會」中勇奪資深臨床組「最優秀賞」,優異表現在國際大放異彩!
磁量生技與日本專業團隊,採用日本民眾的檢體,日前首度在京都發表「巴金森氏症免疫磁減量血液檢驗」臨床研究成果,獲得評審的青睞,贏得年度大會最高榮譽,並受到日本神經醫學界高度關注。
磁量生技總經理楊謝樂博士表示,該臨床研究是由日本醫生針對65位高齡者進行嚴格的臨床症狀及影像診斷,收集受試者血漿,由台灣採用超靈敏免疫磁減量檢驗(IMR),進行血漿中α-突觸核蛋白的含量盲樣檢驗,最後交叉比對蛋白含量與臨床診斷的相關性。該研究報告顯示,免疫磁減量巴金森氏症血液檢驗的正確性高達逾9成,其結果與去年台灣醫學團隊針對台灣高齡者所做的研究成果相呼應。
由於早期巴金森氏症不易診斷,除採用高價的醫學影像外,就是具高風險性的腦瘠髓液抽取檢驗,無法進行大量早期篩檢,以致延誤病情。目前臨床上,大部份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有明顯的手腳不自主顫抖才會就醫,但已錯過最佳治療時刻,造成病患家庭身心理的重大壓力,增加國家財政負擔。
這項跨國性的產學研合作,開啟巴金森氏症早期篩檢的大門,獲醫療院所與全球知名藥廠重視。據了解,該臨床研究已在台灣及日本進行,擴展至美國與中國。預計1年內將累積更多全球免疫磁減量巴金森氏症血液檢驗數據,期望能克服數十年失智症臨床醫學上的重大瓶頸,讓更多患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