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326■李淑慧

中正大學前瞻中心 智慧機械領航

國產控制器師資培育與技術發展搖籃

image
●中正大學前瞻中心主任劉德騏表示,智慧機械的下一步就是自我診斷,前瞻中心將研發智慧型護膝,更計畫把鳳梨葉、稻殼等在地農產應用在強化3D列印複合材料上,創造智慧機械更多可能性。圖/中正大學提供

國立中正大學前瞻製造系統頂尖中心日前通過教育部深耕計畫研究中心申請,除了執行科技部價創計畫,開發高度客製化的戟齒輪加工機,也推動智慧工具機聯網平台技術,協助國內業者建立智慧工廠整線機聯網相關標準,並與相關單位合作研發智慧型護膝,更計畫把鳳梨葉、稻殼等在地農產應用在強化3D列印複合材料上,創造智慧機械更多可能性。

「很多人都把智慧機械簡化成自動化,其實智慧機械最重要的是機器開始可以跟人們溝通思考與自我修正。」中正前瞻製造中心主任劉德騏說,智慧機械的下一步就是自我診斷,也是前瞻中心目前研究的重點。

在前瞻中心的高端研究計畫中,控制器加值技術最具代表性,因每部機器都有一個控制器,如同大腦依照程式指令操控作業流程,前瞻中心掌握了國內控制器智能化的關鍵技術,加上擁有完整的控制器教學實驗室,也讓該中心成為國產控制器師資培育與技術發展的搖籃。

在去(2017)年,前瞻中心更爭取到科技部價創計畫,開發「五軸數控重切削戟齒輪加工機」,並利用智慧製造虛實系統整合技術,即時同步顯示機器的實際狀況,評估機器磨耗、刀切的精準度。「齒輪機跟一般CNC加工機不同,齒輪間要相互齧合才能運轉,精度和表面光滑度都遠勝於一般加工機。」劉德騏說,戟齒輪應用來傳遞兩軸既不平行且不相交之傳動,應用於汽車、航太、機器人等,可依客戶需求設計各型齒面角度,只是要加工出高度客製化的戟齒輪,機台設計和製造技術的門檻相當高。

而前瞻中心近期更將使用3D列印技術,把鳳梨葉、稻殼等嘉義農產品的纖維轉化為複合材料的天然強化素材,大幅提升在地農業的循環經濟效應。

 此外,前瞻中心與中正大學高齡跨領域創新研究中心、慈濟醫院合作,針對引發中老年人慢性膝痛,甚至喪失行動功能的退化性膝關節炎,開發智慧型護膝。

劉德騏指出,前瞻中心未來將強化「平台」的角色,持續朝完整的工業4.0教育體系及AI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應用前進,期盼透過自行開發或引進國際技術,成為台灣機械領域的代表性學校,及提升國內精密機械產業整體實力的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