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70703鄭淑芳/台北報導

仿生皮膚 活性生物組織列印成真

 3D列印出新招,皮膚用印的也可以!工研院近日在2017生技展中,首度發表華人仿生皮膚列印技術,並跟進推出國內首創可穩定生產的高品質人工表皮組織EPiTRI,強調3D列印的皮膚技術開發成功,不但讓皮膚移植的難度大降,施作的價格更便宜,還可去除與華人皮膚特質不符的風險,可謂一舉三得。

 3D列印在國內大廠相繼投入下漸成顯學,應用也愈來愈廣,列印的成品從打樣、飾品到食物,現連生技業也大吹3D列印風。

 相準仿生皮膚有其市場性,工研院經多年的研發,藉由自行研發的3D列印設備,讓具活性生物組織列印也變為可能。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指出,之所以會著手研發仿生表皮組織,主要是因為仿生皮組織以往都靠外購,之後再進行新原料、配方的安全性測試評估,但結果卻不盡理想,不單與華人皮膚特質不盡相符、而且價格還相當昂貴,如今有了國內首創人工表皮組織EPiTRI,不但擁有正確的表皮組織多層分化型態,包含基底層、棘層、顆粒層及角質層,還有屏障功能與脂質組成,在已通過跨國多實驗室的皮膚刺激性與腐蝕性測試驗證後,預料很快就可以實務應用。

 一般噴印技術進行噴印時不能高於20mps,但工研院新推出的仿生表皮組織3D列印技術,可列印高黏滯係數(5,000mp以內)的生醫材料,是一種溫控式高精度列印技術,列印過程更可維持細胞活性與生醫材料的成形特性,且三組列印頭能夠透過圓形、弓形及滴注等形式,搭配不同組織成分進行多樣化複合列印。

 工研院雷射中心副組長賴豊文表示,這次研發的人工表皮組織EPiTRI之所以可以成功問市,主要成功的關鍵還是在有自行研發的3D列印設備助陣,才得以讓具活性生物組織列印變為可能。

 賴豊文強調,生產這款仿生表皮組織,必須將溫度控制在4℃以下,才得以維持生物細胞活性,同時也可以解決外界無法列印高黏度(5,000mps以內)生醫膠材問題,另一個好處是,在溫控環境設計下,才可以在1秒內,讓生物列印材料定型,且能滿足業界生醫用培養皿環境進行圓形、弓形及滴注等多樣化複合列印形式,成為真正的「Bio-printer」,也才有機會讓仿生表皮組織有機會成為醫療照護與生物組織列印的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