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台北國際光電週」6月14日至16日在台北世貿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行,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此次由航空、飛彈火箭、化學、材料暨光電等研究所及軍民通用中心共同參與,展出包含「綠能產電」、「先進材料」及「智慧光電」等三大領域共19項技術成果,藉由實品展示與影片生動呈現豐富多元的研發成果。
中科院航空研究所開發「微渦輪發電系統」,是將軍事上飛彈及靶機之推力引擎轉變為發電引擎,將之應用於工業節能領域,可產生穩定基載電力,未來可併聯產生MW等級電力。微渦輪發電系統亦可使用於沼氣/天然氣發電,做為再生能源的發電機。該系統的開發,除有利於國內精密製造、航太相關產業的技術提升,未來更具有可觀之產業效益。
由飛彈火箭研究所開發的「汰役鋰電池線上監控模組」,具可攜式電池診斷裝置,針對電池健康狀態(SOH)的診測,裝置內建微控制器系統與微型電子負載,可直接連接電池組,由微控制器控制電池測試所需之放電電流波形,電池組內各電池的放電響應可由電池管理系統直接量測取得,再由本裝置進行電池組內各電芯的健康狀態診斷,可應用於大批量快速檢測電動車汰役電池分級等實務作業。
在發展石墨烯材料技術上,中科院化學研究所開發的石墨烯混合型超級電容,主要是應用於混合電源系統、再生能源儲能系統、高功率脈衝電源,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電、高循環壽命、無污染、免維護等優點,有效改善現今活性碳超級電容能量密度與功率密度偏低問題。材料暨光電研究所展示「可撓式CIGS薄膜太陽電池」則可提供軍民兩用電子零件、照明設備之即時電源。
中科院仍將持續發展重點領域所需關鍵技術,透過與國內產學研各界的交流互動,協助產業界技術升級及創新應用,共同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