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61207刁曼蓬■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日兩強角逐東協 對新南向政策的啟示

image
 ●中國與日本在東南亞的高鐵市場激烈交鋒,左圖為中國取得訂單的印尼高鐵動工、右圖為印度總理參觀日本新幹線。圖/路透、美聯社

新南向政策是蔡英文總統上任來的重要對外經貿政策。到目前為止,除了提出投注10億元向東南亞人才招手及放寬汶萊及泰國免簽等外,具體的經貿執行方案,多在研擬中。反觀中、日兩強近年來積極在東協佈局較勁,最近的焦點,即是新馬高速鐵路興建訂單的爭奪戰。

 日本深耕東南亞,與1966年成立、由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同時。早期是為了修補戰後負面國際形象,日本官方開發援助有90%投入亞太地區。

 近年來東協國家經濟動能與人口紅利,為日本銀行積極進入東協的推力。日本三大銀行三井住友、三菱東京、三和銀行近來積極於於菲律賓、印尼、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地併購當地銀行,擴張市場佔有率。今年4月緬甸新開放的兩家外資銀行,分別為三井住友、三菱東京銀行拔得頭籌。握馬六甲海峽咽喉的新加坡到中南半島核心緬甸,從貿易、製造、零售、市場行銷、金融等,在日本商社與銀行鑲嵌下形成根深綿密的區域經濟網。

中國大陸積極跟進

 中國大陸對東南亞的青睞則是近十年的事。隨著大陸經濟崛起,近年來中國取代美、日兩國,已成為東協十國最大經貿往來國家。「一帶一路」的推動,讓中日面對面的較勁。基礎建設為主戰場,其中又以鐵路的訂單爭奪最是激烈。2015年泰國、印尼兩國高速鐵路興建,兩國首先交鋒;日本「新幹線」取得泰國訂單,中國則在印尼勝出。

 今年7月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簽署興建的高速鐵路,掀起中、日新一輪的高鐵訂單爭奪戰。9月份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日本,新馬高鐵即是議題之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前往祕魯參加APEC會議前夕,馬來西亞總理納吉訪日,安倍在首相官邸接見時,即對吉隆坡至新加坡間高速鐵路,「採用日本新幹線技術,表達了強烈的期待」。

 日本「新幹線」佈局甚早,2013年3月即在新加坡設立辦事處,由日本鐵道、住友商事、三菱商事、日立製作所和三菱重工業5家日本企業組成企業聯盟。三菱重工負責鐵路系統匯集,日立製作所負責車體打造,住友與三菱商社負責金融與整體協調,聯手爭取訂單。

 中國緊隨其後,大陸國務委員暨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2014年10月訪問馬來西亞即提議雙方應在基建工程上合作。去年下半年中國國企收購馬來西亞國有開發投資公司IMDB(由總理納吉主導成立、資金週轉出現困難)的資產,其高於市價的收購價格,就被指稱是中國為通過濟助IMDB協助納吉政府,為經費預算達120~150億美元新馬高鐵訂單鋪路。員工近30萬名的「中國中鐵」(上海、香港上市),今年3月宣佈於吉隆坡市中心高鐵起始站周圍地區投資20億美元。

中日兩國各有所長

 日本在東協長期的耕耘,具有深厚的商業文化、經營管理與品質形象的多重優勢,「新幹線」的技術與管理可為代表。再加上「日本政府開發援助」貸款,以及日本商社與銀行協力合作等國際拓張模式,卻難敵中國的價格優勢。

 根據世界銀行2014年7月的一份關於中國高鐵建設成本的報告指出,中國高鐵每公里基礎設施單位成本通常為1700萬~2100萬美元,而日本與歐洲約為2500萬至3800萬美元,新幹線每公里建設成本比中國高鐵貴0.6倍。實際在國際競標價格,中國為新幹線的三分之二;再加上被日本稱為「首腦推銷」的國家元首領頭的經貿出擊政策,更增加中國競爭優勢。

 以去年中國勝出的印尼高鐵為例,日本提出的條件是提供日圓低利貸款,但需要印尼政府擔保。中國方案不但不需要印尼政府財務負擔與擔保外,還包括在現任總統佐科任期內完成,幾近半買半送。

台灣新南向政策可以做什麼?

 一位資深銀行家指出,相較於中、日兩強,台灣雖無強大的國家財力與大型建設的技術輸出能力,但是聚沙成塔的台商,早早落腳在東南亞各地(越南一地就有四千家台商、東協約有2萬5千家)。政府應扮演領頭羊的角色,找出台灣適宜的產業,經由主權基金前進東協。隨著中日兩國大型建設衍生的相關產業如鋼鐵、石化、交通、物流、乃至於鐵路沿線區域開發,如電子商務等都是台商的強項。台灣雖與東協國家無正式邦交,卻可藉由台資銀行在東協廣設分支機構(我與多數國家皆有簽訂金融MOU),跟著台商走、提供金流服務,匯集動能。同時紮根當地,以開拓東協正在興起的市場。尤其是東協國家的發展路徑與市場規模,都有台灣(以中小企業為核心)走過的痕跡,藉由台商在當地的實戰經驗與台資銀行金援整合,應是南向政策落實的考量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