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面板廠加入競爭之後,全球面板產業近年有了很大的變化,韓國面板廠專注於高階技術與應用,台灣和日本面板廠則是拓展利基型應用市場,以避開大陸面板廠的價格競爭。日本面板廠擁有雄厚的技術為後盾,台灣則是具備一定的產能規模,使得台日面板廠結盟成為顯學。
大陸面板廠積極投資,到去年為止,大陸業者在面板產業的累計投資金額超過了4,000億人民幣,目前已建、在建的生產線多達21條,市占率達到了25%。大陸地區的產能持續開出,面板供給不斷增加,再加上NB、監視器、電視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進入高原期,高成長不再,使得面板業陷入長期的供過於求。
韓國面板廠選擇縮減TFT LCD面板業投資,轉而往AMOLED技術發展,拉開與大陸面板廠之間的競爭差距。
日本面板廠更是早早就棄守了大尺寸面板市場,JDI、夏普的面板廠憑藉著技術力,靠著蘋果iPhone、iPad等產品線的訂單支撐營運,其他更多小型的面板廠則是專注於工控、車用等高技術門檻的利基型產品市場。
台灣面板廠亦然,像是凌巨、光聯等小型的面板廠,選擇轉型往利基型應用發展,至於友達、群創等產能規模大的面板廠則是發展差異化的產品,避開紅海市場。
近年來工控、車用等特用面板市場大幅成長,是少數還能夠每年維持兩位數成長的應用市場。特用面板因為規格特殊、品質要求高,過去這些特用面板市場幾乎都是日本面板廠的天下。日本面板廠雖然有技術、有客戶,但是多年沒有大規模的產能投資,難以抓住快速成長的市場商機。
台灣面板廠雖然積極切入特用面板,但是特用面板認證時間長,客群又分散,經營上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耕耘。台日面板廠在產能、技術上有互補的效益,讓台日結盟成為了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