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大亨川普確定入主白宮,他雖主張調降企業稅,但高舉反自由貿易大旗,對企業將生產基地外移也諸多批評,揚言對生產線遷往海外的企業課重稅,因此儘管大選底定,美國企業界對選後的發展前景仍心存觀望,多保守看待。
為共和黨披戰袍出征的川普,有別於共和黨一貫挺商的立場,高分貝砲打大企業。在選戰倒數時刻,川普更是升高火力抨擊以「全球主義者」自居的企業,認為他們該為工廠外移及美國勞工薪資偏低負責。
選前最後一周播放的全國電視競選廣告中,川普特別點出「全球權力結構經濟」,「打劫我們的勞工階層,剝奪我們國家的財富,錢進了少數大企業的口袋。」
企業界主管選前表示,無論周二大選結果如何,他們期待大選塵埃落定,如此企業才能看清未來政策方向。
工業設備製造巨頭伊頓公司(Etaton Corp)執行長阿諾德(Craig Arnold)指出,激情大選即便落幕,基本上企業仍將持觀望立場,看情勢如何發展,再決定資金和政策走向。
分析師表示,大選後若經濟改善升溫,有助淡化社會瀰漫的反商情緒。美國經濟雖未符合多數經濟學家期待有突破性成長,但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表現,優於其他工業經濟體。
過去1年的大部分時間,美國失業率維持在5%之下。能源價格低廉給了美國消費者喘息空間,並推升汽車銷量,房市甚至比泡沫化前還好。
Horizon Investments全球策略長瓦里爾(Greg Valliere)指出:「倘若經濟持續好轉,民眾對企業的集體焦慮感或許會消退。」
國會改選方面,共和黨除穩住在眾議院的江山,且從民主黨手中奪下參議院控制權,實現完全執政,可望替企業緩和加稅或其他不利產業界法案的衝擊,例如調漲聯邦基本工資。不過也有業界主管對加班費、環保等新規定帶來的累積效應(cumulative effect)感到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