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60504邱莉玲

打造數位平台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108年落成

留藏台灣珍貴的影像文化資產,文化部長洪孟啟昨(3)日表示,目前修訂中的《文化資產法》把攝影影像獨立列為重要文化資產,並計畫籌備成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自今年起投入5年7億預算,將整合台灣各博物館、美術館內的攝影典藏,推動影像數位化保存、攝影人才培育、攝影產業的文化調查等。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基地擇定台北市立古蹟、台北車站旁的舊公路總局為址,未來將修復成1937年的三層樓建築原貌,預計108年落成,將規畫常設展、典藏、教育中心等。洪孟啟昨與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代表,為攝影文化中心基地藍圖揭幕,並舉行「影耀寶島特展」開幕典禮。

 洪夢啟表示,臺灣土地風貌多樣,攝影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藝術創作與觀看世界的方式,透過不同時代的攝影觀點與紀錄,希望能引起大眾對於人類與自然生態之間關係的反思;文化部也致力在攝影作品的平行整合與人才培育,期待未來透過數位平臺,將館所的攝影資源集中管理與發布。

 國立臺灣博物館與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也再度合作籌畫「影耀寶島‧攝影家眼裡的臺灣大地」特展,以人類與環境共處的演進和攝影發展的歷史角度,貫穿臺灣獨特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風貌,展出約200幅作品,內容包括寶島林野頌讚、寶島海洋大觀、島嶼人文今昔、鏡蘊寶島藝影四大主題。參與的攝影師48位,橫跨老、中、青三代,透過不同世代攝影家的眼和心,引領大眾探索生長的環境。

 此展以臺灣山林為主題的展品,包括資深攝影家周志剛早期拍攝的關山萬里(1952年)山谷遠景,高空攝影家陳敏明的嘉南平原大圳、關西油桐花海等。生態攝影家徐仁修深入寶島林野,記錄桶后溪所環繞的山巒霧氣、平地的東源濕地、蘭陽候鳥等;此展也有許多人文內容,包括從1871年以來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對「福爾摩沙」的珍貴紀錄,到近代張才、鄧南光與李鳴鵰「攝影三劍客」作品,還原早期人民與社會、自然環境共生面貌,也展現攝影先行者的創意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