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50924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世界經濟的停格與墜落

世界經濟在2015年中,遽然出現嚴重停格而直線墜落新窘局,震撼全球。

 依孔卓帖夫(N.D. Kondratiev)50年週期景氣波動理論,2015年應該是過去半個世紀全球經濟上升期,已然抵達頂點而開始轉折下滑的一個重要關鍵時刻。事實上,我們也看到了明明2014年底前,大家猶還信誓旦旦認為,2015年必會是全世界經濟脫離金融海嘯危機陰影;然則,今年 7月來,驚見所有關鍵指標都告失靈失速,全世界經濟竟然從全面樂觀穩健的期待聲中,一夕停格,並遽爾急墜直下,產業經濟滯緩,股匯市大崩塌。

 國際貿易與投資的大頹退,應該是肇致這一波全球經濟大停格的絕對近因。

 回頭看,過去半個世紀的世界經濟演進發展,可以充分顯見「能源價格劇變」對於全球「技術創新」的帶動引導與激勵撞擊效應,也正好映現了二十世紀初孔卓帖夫理論核心變數假說的最具體實際驗證。

 油價暴漲反而激發創新進步

 1970年的兩次能源危機,都是國際原油價格倍數跳升所肇致。由於能源成本疾升暴漲,使得1965年先進技術大創新熱潮的所有產物,都能高效應用而促動了能源危機後的產業升級轉型鉅變,反而因此給世界經濟的向上進步成長,注入極大動能與活力,以生產製造產業為主體的實物經濟,乃因此全面爆炸式振興,蓬勃活潑了國際貿易與投資,也創造了全面世界財富。

 為此,自1980年代起,所有國家政府都敢於大膽放手擴大凱因斯式財政支出,推動普遍化基礎建設(全球平均年率超過15%以上),同時大手筆加大直接關聯民生的福利支出。

 如此發展之結果,導致先進國家公共部門財務負擔的普遍惡化,形成公共債務不斷疊高累進的嚴重「國家財政腫瘤症」,民間部門則衍生出「財務工程顯學化」,使家戶個人積極追求理財槓桿及利潤槓桿的「私利願景」,也隨同激發了在國際場域相當深化普及的「象徵經濟顯學化」,而致量寬貨幣政策操作,竟成為主要先進國家的經濟治國「首要工具」。

 無力扭轉經濟固附型惰性

 就在這樣子公私部門兩相發展匯流結果,全球經濟社會都祇重象徵經濟活動,不再重視半世紀前唯一依存強健經濟發展的實物經濟,產業經濟惰性於焉而生。

 2008年經濟海嘯,可謂是這場世紀泡沫化進程的一次終結。

 但今天,踵隨而至的是,2013年受到政治槓桿操弄的「世界油價打三折下跌」,根本與1970年代兩次能源危機完全相反轉的「另類油價經濟大衝擊」。

 半個世紀前,世界油價倍數躍高,固能因而激發實物經濟面強烈求生意志的結構改造、轉型升級與創新突破;但是,半個世紀後的油價打三折大跌,卻祇會惡化實物經濟面,乃至整體經濟社會的「固附型惰性」(built-in inertia),完全喪失了實物經濟面的結構改造、轉型升級與創新突破之企圖心與意志力,更糟糕的是,當多數國家社會的公共基礎建設都已興建完成,政府的積極財政支出已然失去了可以創造就業、誘發民間投資的策略性價值,加上超高比重國債壓力,也讓多數國家政府失去了「可擴大財政支出之空間」,在這種民間無可為、政府無力為的惡劣態勢下,自然立即肇致全世界貿易投資急凍緊縮-18%以上的「危機衝擊」。

 而整個臺灣經濟也正好完全掉進這一大渦漩中,經濟也一同隨之劣敗壞起來。

 唯有期待新一波「大創新」

 實物經濟面貿易與投資大緊縮,正是肇致當前世界經濟全面停格並急劇下墜的頭號元凶,此與象徵經濟面財富泡沫化根本無涉,這也就是為何葛林斯潘日前公開勸說,今天世界經濟難局,不是貨幣問題而是財政問題的最主要原因。

 要面對當前難局,回到孔卓帖夫理論解題思維,恐怕亦唯有期待「創新」,無論是硬體經濟創新或軟體經濟創新的脫穎而起,才有再度扭轉全世界經濟大格局可能,倘若還要像當令民粹一樣,寄厚望於新量寬貨幣政策行動,必然無濟於事。

 臺灣當家主政者,也應該要有相同的宏觀認知與對應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