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點掃描為資安界相當熟悉且普遍的一項技術,但是弱掃結果不是資安的結束,而是開始,如何利用弱掃結果進行自動派案及修補應變,才是資安關鍵所在。
但是問題在於:一家小企業若只有數十台主機與網路設備,安管人員尚能應付,但對於金融業、高科技跨國企業這些大型或連鎖企業來說,往往多達數百台或數千個主機與網路設備,每一台設備就是一份紙本弱掃報告,如何分案通報相對人員?哪些漏洞該先補強?修補的進度如何?修補之後是否達到成效?因為都是紙本作業,導致很難統計追蹤,而且每年必須定期四次弱掃,還有臨時資安預警通報,這對於資安部門承辦人、主機設備修補人員、簽核主管確實是一大的考驗及壓力。
去年三月,金管會通過《金融機構辦理電腦系統資訊安全評估辦法》明文規定金融機構必須每年針對內部網路設備、伺服器、終端設備、資安設備(入侵偵測、防火牆)及網站資訊系統進行滲透測試、弱點掃描、安全設定檢視,在在都是檢測與檢視金融機關的資安弱點,凡與客戶有直接接觸的資訊系統,規定每年都需要進行一次資訊安全評估作業。
上千台主機與設備又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修補追蹤,自動化、系統化、流程化以及簽核化的弱點管理就顯得相當重要,資安界的老手安資捷執行長陳勇君表示,一個完善的資安弱點管理程序應該包含著:掃描、評估、通報、處理、追蹤五個程序,並成一個cycle,循環不已,每一個層面都馬虎不得。
像是弱掃之後該如何自動分案通報誰負責處理?修補的期限如何?處理過程如何簽核記錄?將逾期或已逾期,如何主動提醒主管或負責人達警示效果?魔鬼就躲在細節中。
陳勇君表示,弱點案件的處理也有其優先順序,應先就弱點的「嚴重性」、「暴露等級」以及「資產價值」來判定「案件等級」,近而決定修補的優先順序,而非單以弱點的「嚴重性」來判斷,這樣的風險降低成效與人力運用成效方能彰顯。
為使資安主管及承辦人處理弱點迅速有效率,安資捷自行開發一套 VMS資安弱點管理/通報系統,根據我國企業組織文化與法規需求,提供各種資安弱點自動分案通報、弱點分層管理、弱點評估專案管理、弱管處理及簽核流程、弱管統計報告及自動警示追蹤等等功能,使用Web介面自動化,簡單明瞭,易於資安人上手,目前已被國內幾家銀行採用作為<金融機構辦理電腦系統資訊安全評估辦法>的適法性遵循與管理成效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