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50526艾琳‧路佩

設計 讓使用者的能力發揮極致

人類從小到大,終其一生都必須面對肉體上的各種限制因素。有些障礙是永久性的,有些則是暫時性的,但不論是哪一種障礙,只要遇上糟糕的設計,都會讓情形雪上加霜。

 讓使用者實際參與設計流程,是極其必要,因為設計的目的,是在開發能夠讓使用者的能力發揮到極致的輔助設施,在過去,設計的焦點往往擺在人們力有未逮之處,產品在使用上也需要額外的協助,這些都只會加深人們的依賴心。

 現代社會企圖將所有事物與服務合理化,並加以分類、標準化。建築也難以倖免:空間、計畫、用途、尺寸、個人、價值與思維,都傾向於符合標準,而不是探索各種可能性。

 人體為這個廣大系統的基礎,也面臨被標準化的命運。這種同一性的結果,是人因工程與線性空間造成的嗎?人體沒有單一標準,可以是高、矮、胖、瘦、乾癟、畸形或扭曲的。

 例如,「握把」是名詞,也有動詞的意味。人類看到握把,會自然而然做出抓握的動作。它是人們與產品之間的連結點。從腳踏車的模鑄把手、到茶杯的精美握環,「握把」是認知心理學家所謂「可供性」,也就是在環境當中,會促成或引發特定行為或動作的功能特徵的例證。

 經過精心設計的握把,手感極佳;設計不良的握把,會讓使用者感到疼痛與不舒服。

 「握」這個動詞的意思,是用雙手去感覺、觸摸,或操作物件。可以將「抓握」視為生物與物品之間,一種活躍、有生命力的交流。在許多專案裡,設計師讓使用者們進行觸摸、抓、握、推、擠等動作,或者讓他們安裝物件,以達到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本文摘自商周出版《圖解設計思考2 進擊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