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黑膠唱片需求不跌反升的報導,著實令人玩味,相信對於四、五年級生而言,除代表音樂欣賞的品味外,更是成長軌跡的回味。如今,黑膠唱片機已經屬於收藏品等級,伴隨科技創新下的數位化音樂時代,徹底改變了90年後出生世代的生活,科技也正逐步改變著人類習以為常的交易模式。
銀行創新之父布萊特-金(Brett King)於《銀行轉型未來式-BANK 3.0》闡述科技促使產業版圖移轉,銀行將面臨顛覆性變化,消費者於虛擬通路上,將不受營業時間與交通限制,而客戶與銀行關係的改變,將迫使實體通路轉型。
為因應金融數位化、網路化與行動化趨勢,主管機關正啟動金融3.0計畫,宣誓將引導國內金融產業升級。相對銀行的巨變,保險也將呈現新的市場格局,依保險3.0計劃研議,包含保單線上投保機制,開放強制車險、保費5萬元下任意車險與住宅火險網路銷售及投保,線上投保旅行平安險、傷害險及定期壽險等。
回顧保險交易的演進歷程,可追溯至14世紀海上保險與17世紀成立經營此保險的愛德華‧勞埃德咖啡館,即今日的勞合社(Lloyd's of London)前身。於保險1.0時代,因獲取資訊管道有限,風險定價主要依靠承保人經驗,並以咖啡館商業出發,於重要港口派遣聯絡員,即時取得相關船舶資訊和海事海商資訊,同時整理資訊出版,提供最新商業動態。
保險2.0則以18世紀倫敦公平保險社為代表,以生命表基礎釐定費率,並利用核保與風險理論定價,發展至今日的保險市場規模。爾後的保險3.0,屬於寧靜的市場革命,伴隨經濟社會發展與資訊時代來臨,保險業於經營策略上,將開始導入智慧化資訊科技,基於產品和業務分析,進一步建立利基市場,於大數據(Big Data)、網路與雲端技術運用下,消費者交易行為將被記錄、分析與預測。
預期連結承保資訊的創新保險將誕生,如以行車距離計費的汽車險,或依據實際風險暴露計算保費。消費者將可直接自保險公司網頁,取得市場資訊並購買商品,保險中介組織因此必須即時調整業務經營模式,以掌握市場需求。
保險銷售過程可歸納為訊息收集、銷售前程序、銷售與售後服務。數位化保險時代,消費者可透過網路選取需求的商品,經過公司核保程序與交付保費後完成簽訂保險契約,其後涉及保險契約變更,續期保費繳交,保單借款,理賠申請等保單保全內部行政作業,透過數位科技,將可有效簡化及縮短作業流程。
保險監理與保險數位化的發展息息相關,數位化的目的在於提高保險市場的效率,降低資訊不對稱的交易成本,而銷售行為改變的同時,必然涉及消費者保護與資訊公開等議題。其次,在數位化變革下,基於知識可以快速取得,教育訓練將逐步拉大專業上的差異。
預期社群網站將成為創新的通路,透過P2P(點對點)模式,有可能發展出互助模式的保險,在人際網絡環境下,將顯著改變交易生態。而基於保險涉及社會層面廣泛,社群網站將在保險業扮演積極角色與資訊流通平台。
畢竟,保險契約屬於無形商品,消費者於數位化與行動化科技下購買保險商品時,尤其依賴保險公司所提供的專業協助,如保險公司所開發App、數位保單查詢或試算等電子軟體等服務,透過科技將保險交易電子化,社會大眾除享受到保險3.0時代的便捷,更帶動保險產業的價值創造與服務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