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41205周佳敏■矽谷歸國創業家 鄭伯壎■台大心理學系教授

談領導人的目標設定與績效表現

[專家傳真] 自我或他人:

image
談領導人的目標設定與績效表現

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執政黨大敗。一時,領導人的修養、價值及行為又成了話題。領導人得展現何種價值、該訂定何種目標?此問題看似簡單,卻攸關政績或經營績效。一位國家領導人該在乎個人定位還是人民生活?一個企業總裁該在乎公司的產業排名還是顧客心聲?乍聽之下,這些目標似乎都相當重要。但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不同的目標設定,不同的先後順序,往往會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史蹟斑斑,殷鑑不遠,且看以下的例子。

 政治場域

 清末民初,袁世凱的精明幹練讓他贏得中華民國大總統一職。可是他對權位的追求,讓他在歷史洪流中以惡名退場。反之,孫中山先生為了中華民國的誕生不惜辭掉總統一職,至今仍備受海峽兩岸的子子孫孫尊敬。如果說民初歷史太遙遠,經國先生苦民所苦,不僅政績傑出,也贏得民眾的愛戴與思念。

 另一個成功案例是德國梅克爾總理,2012年歐債危機,德國民眾極力反對她援助他國,財政崩潰的歐盟國家則指控她堅守財政紀律之要求。但梅克爾卻並未貪圖形象而兩邊討好,她選擇了難走卻正確的一條路,以求穩定動盪情勢。她在乎的是危機處理結果,而非自我形象,也不是歷史定位。有趣的是,當年10月初民調顯示,儘管兩面不討好,她的施政滿意度卻高達67%。

 反之,如果領導人只在乎個人形象以或歷史定位,決策樞紐自然落在「自我」的印象整飭(impression management),而非為「他人」進行真正的價值創造。政績不佳,民心思變,也是勢所必然的。2014年11月的台灣選舉結果正呼應了這樣的觀察。

 企業領域

 我們再來看成功企業的目標設定。Google的願景是,讓人們一按滑鼠就能得到全世界的資訊。星巴克的願景是,創造工作與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間。這些成功企業念茲在茲都是如何為使用者或客戶帶來更高的價值,著眼造福「他人」而非「自我」,經營績效自然締造新高。

 領導研究也顯示,以願景激勵人心的企業主,往往創造出最佳的經營績效。甚麼是願景?它並不是一味追求產業地位,而是致力為這個世界打造出更美好的未來。願景領導人往往善用利他的力量,激發員工的憧憬和如雷射般的專注力。例如,蘋果創立時的願景是希望讓每1個家庭都能擁有1台電腦,最後催生了名留青史的麥金塔。

 心理學的研究也發現,重視自我形象的人,相較於關懷別人的人,有較差的適應力與表現。為什麼?因為前者是以自我為中心去展開行動,其思考系統是「自我系統(egosystem)」;而後者是以整體考量做為行動依據,可稱之為「生態系統(ecosystem) 」。egosystem和ecosystem只差1個字母,但是從思考模式到行為和績效結果,卻大相逕庭。

 因果法則

 最後,講個小故事。1997年蘋果瀕臨破產時,賈伯斯被問甚麼時候可以扭轉績效。賈伯斯沒有直接回答,他轉個彎說,他和團隊每天進公司時不是想著何時可以扭轉績效,而是想著如何為顧客創造出最好的產品。他認為,蘋果只要創造出最好的產品,經營績效自然就會扭轉。

 佛家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傑出的領袖人物亦然。他們往往能釐清因果關係,著力於耕耘「因」,「果」自然水到渠成。賈伯斯即為典型的例子。同理,在政治上若能真心為「他人」耕耘,「自我」的歷史定位自然唾手可得。目標設定差之毫釐,績效表現失之千里,歷史已經提供了太多的見證。難以理解的是,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總是還有那麼多人學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