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上路以來飽受抨擊,當初教改的立意是為了減輕學子及家長的壓力,廢除聯考,避免一試定終身,但一路改到十二年國教,卻越考越多次,整個考試過程變得又臭又長,這樣壓力真的減輕了嗎?
要避免填鴨式教育,要教育適才適性,要讓學生有多元選擇未來的空間,這本來就不是大一統的考試所能做到的事;要打破學校排行,分發入學,大家還不是一股腦想擠進建中、北一女,最後因搞不清楚升學制度而高分落榜,不是更加打擊那些辛苦唸書的學子?
新北市長朱立倫宣布,新北市明年起取消特招(指特招考試),讓國中會考(指採計會考的免試入學)一試完成,教育部長吳思華對此回應「樂觀其成」。這是什麼邏輯?如果連台灣小小一個地方,考試制度各縣市還不一樣,是想逼死誰?教育部規則訂一訂,有人說訂的不好不照做,教育部長還微笑說好,那這制度訂來幹嘛?就回家寫在紙上不要公布出來害人啊!
考試的本質就是分出高下,有競爭就會有壓力,把大學的窄門從教改前的23家,暴增到122家,就是解決壓力的方式?如今看來只是逼著大家念研究所,延後出社會的時間,增加父母的壓力,要不就是背負龐大學貸,結果衍生出更多問題。
競爭不是壞事,考試沒有原罪,明星學校不可能打破,需要教改的是升學觀念,以及縮短產學差距,要讓孩子多元發展、適才適性,家長也有責任。至於考試只是力求公平分出高下的方法,應該要簡單明瞭,並讓家長與小孩有充分選擇思考的時間。人生不只是2、3次的考試,重點是面對學習的付出,以及面對壓力的承受度,把考試制度賦予太多冠冕堂皇的理想,到頭來只是畫蛇添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