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大陸生產成本快速高漲之後,印尼成了台商下一波的主要生產基地。對紡織業來說,印尼更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基地,包括當地人口數全球排名第4多、加入多個自由貿易經濟區,且中產階級族群消費者逐漸擴大,將花費更多在成衣消費等。
印尼擁有2.45億人口,全球人口數排名第4多,以內需市場做為強大後盾下,造就印尼紡織產業進可攻退可守的銷售策略。進可利用印尼與世界主要各國簽定之FTA,達到外銷世界各國關稅減免的優惠;退可固守印尼龐大消息族群,趁著印尼經濟快速成長的優勢,搶攻內需市場。
7指標看錢途
指標1.紡織產業結構
印尼統計局(BPS)的資料顯示,印尼紡織及成衣業廠商登記家數比例各佔一半,但在2004年以前,成衣業比例稍高,約50%~53%;2005年以後,紡織業發展逐漸轉強,登記家數比例成長至50%~57%。至2010年,廠商家數為4,553家,其中紡織業2,585家,成衣業1,968家。
指標2.勞動力
印尼總勞動力在2010年達到1.16億人,其中48.9%是在農業部門,38.3%在服務業部門、12.8%在工業部門。據統計,紡織及成衣業有1,389,816名直接雇員,其中紡織業占64.8%,成衣業占35.2%。
指標3.經濟成長
印尼近年經濟成長,主要動力來自個人消費及投資增加,2011年印尼投資總額達276億4,000萬美元,成長20.5%,其中外國直接投資達到192億8,000萬美元,新加坡、美國及日本為前3大外人投資國。
指標4.成衣市場趨勢
據Euromonitor資料顯示,印尼服飾市場規模快速成長,就休閒服飾而言,從2008年的505,570億盧幣成長至2013年的822,659億盧幣;運動戶外機能服飾也有增長,從2008年的18,970億盧幣成長至2013年的31,731億盧幣。
指標5.紡織業進出口分析
據GTA海關資料庫,印尼紡織業近年進口金額持平,最大進口國為中國大陸(30%),其次為韓國(16.28%)、香港(8.24%)、台灣(7.7%)。
此外,印尼紡織業近年出口金額小幅衰退,從2011年的13,256百萬美元到2013年的12,679百萬美元。最大出口國為美國(32.3%),其次為日本(9.33%)、土耳其(4.92%)、德國(4.8%)、韓國(4.73%)。
以2013年而言,印尼紡織產業總進口值為8,472百萬美元,總出口值為12,679百萬美元,印尼紡織產業擁有貿易順差之優勢。
指標6.韓流影響
韓國布料以價格優勢大量進口印尼,己經超越中國,成為印尼布料最主要進口國。隨著韓劇熱潮,現今在印尼街邊店隨處都可看到進口的韓系服飾。
指標7.價格策略
印尼價格市場目前以低價策略為主,但隨著中產階級崛起、年輕人對國際品牌意識高漲,印尼也開始發展多元化的價格策略。
國際品牌NIKE、adidas、ZARA等,在印尼當地擁有高市場占有率,訂價偏中高價位;Giordano在當地市場發展較早,屬於穩定成長類型且有一定市佔率,GAP在當地也走高價路線,市占率成長中;Uniqlo這幾年才進入印尼,挾著日本高人氣,在印尼市場也有不錯表現。反觀本土品牌Lnvio走低單價平價路線,是印尼少數能與國際品牌抗衡的本土品牌。
國際廠商卡位
印尼政府積極加入各個自由貿易經濟區,包括東協自由貿易區、發展中國家8國組織(D8)等,加入自由貿易經濟區,使從印尼出口至多國產品,可享免關稅優惠,在2010年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形成全球人囗數最多、開發中國家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都使得各廠商搶進印尼卡位。歐盟也正擬定與東南亞國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可望再擴大印尼自由貿易市場的發展空間。
(本文作者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