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今年7月開始宣導,初期將有490個場所列管。全球空氣品質惡化,因「熱島效應」受上空細懸浮微粒為害的都市更為嚴重。為避免2次汙染,造成地球更大負擔,有業者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補集二氧化碳原理,發明「微藻空氣淨化系統」,可有效淨化室內空氣,製造充足氧氣及大量有益健康的負離子等物質。
「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7月將先輔導如23家醫學中心、雙鐵、捷運、老人安養院、圖書館等,一旦CO2、甲醛等空氣汙染物不合格,限期內未改善,可處5萬到25萬元罰款。
研發「微藻空氣淨化系統」的宏光生技(股)公司董事長林頂榮表示,微藻全世界上百種,經8年測試研究,發現名為「微細綠球藻」含有最高量的葉綠素,其光合作用率為所有生物中最高。其中微細綠球藻細胞壁中有一種可吸附有毒物質的「特殊孢粉素」(sporopollenin),可粘附清除空氣中如鉛、鈾、戴奧辛與鎘等有毒物質,以森林135倍以上效率吸收固定CO2,每公頃可固定1,800噸/年以上的CO2,因此估算只要1625k㎡就可讓台灣年排碳量中和歸零。
林頂榮指出,「微藻空氣淨化系統」,能有效淨化室內過高的CO2、PM2.5、PM10、甲醛、細菌、病毒、輻射塵等空汙,降低慢性上呼吸道刺激、心臟病、肺癌、幼兒急性呼吸道發炎與成人慢性支氣管炎及過敏等及疾病發生,避免國人免於空汙危害。
在環保節能訴求下,該系統亦是可塑性最高的綠建築元素,可設計為外牆、內壁、綠屋頂、內隔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