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31023蔡淑芬

專家剖析 釐清6大迷思

正確瞭解白內障

image
知名眼科專家

 台灣老人罹患白內障比率高達8成以上,盛行率雖然相當高,但許多人仍在似懂非懂的情況面對白內障的治療,記者列出國人常存在的六大迷思,請教中壢大學眼科院長林鴻源、內湖大學眼科院長楊克仁及大學眼科雷射部主任邱立祥三位醫師解答。

迷思1:白內障治療的時機要等到成熟後?

 邱立祥:2、30年前,白內障手術因為技術問題,必需等到水晶體變很熟很硬才開刀,如今,拜科技進步,透過乳化或雷射方式移除硬化水晶變得很容易,反而過熟的白內障,不僅容易造成眼壓過高,也容易讓水晶體內的蛋白質流出,造成發炎現象,產生併發症,例如青光眼、葡萄膜炎,而這些病症都加重白內障手術複雜度與難度,建議只要白內障已影響到日常生活,就可以詳細檢查,若最佳矯正視力小於0.4就可以考慮動手術。

 白內障只要動完手術,就不會再出現,早做晚做都要做,而且目前先進國家都將白內障手術視為屈光手術,可同時提升視力品質,而非救盲手術,沒有必要忍受生活上視力的不便。

迷思2:白內障手術後,水晶體仍會再發生霧化?

 林鴻源:目前白內障手術置換的人工水晶體材質有壓克力、矽膠兩種,這兩種材質通常可以使用至少70~80年,不容易變形霧化,不過,有少部分的人,手術後會出現後囊混濁的現象,俗稱二次白內障,而影響到視力,這部分只要在門診利用YAG雷射處理即可,不須進手術室。

迷思3:健保給付與自費人工水晶體都差不多?

 林鴻源:現在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是球面水晶體,雖具有抗紫外線功能,但會產生像差視覺,對視力基本需求的人是足夠,但對希望將視力恢復到年輕的狀態,或有散光、老花的人可能就稍嫌不足。

 由於光學的進步,目前市面上還提供附加功能人工水晶體,附加功能人工水晶體是採非球面設計,可以提高視覺敏銳度,提升夜間視力,減少眩光。

 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5合1多焦點散光晶體,同時解決老花問題,讓術後看遠、看近都沒有問題,也能做到散光矯正及高能量藍光過濾功能,以保護視網膜,預防黃斑部病變。

 不過,非球面人工水晶體需要根據每個人眼球及視力條件計算調整,建議找經驗豐富的眼科醫師進行諮詢、檢查及手術,以確保術後最佳視力品質。

迷思4:白內障吃藥或點藥水就會好?

 楊克仁:當眼球中的水晶體變混濁後,就不可回復,因為白內障是蛋白質的變異,是不可逆的,目前白內障有效的治療方式只有進行手術再搭配人工水晶體置換,已罹患白內障的人是無法靠吃藥或點藥水回復的。

迷思5:白內障手術會很痛?

 邱立祥:目前白內障手術大多是以「點眼藥水的方式進行局部麻醉」,幾乎沒有疼痛感,除非特殊狀況,否則傷口也無須縫線,可降低術後異物感,並免除傷口拆線之苦。手術時間大約10至30分鐘完成,但依個人白內障病況,時間會略為增減。

迷思6:白內障手術應到大醫院或診所?

 林鴻源:以台灣眼科醫療狀況,因白內障醫療設備的設立並不困難,因此無論醫院或診所在設備上並無差異,有些知名診所設備甚至領先醫院。白內障為局部麻醉,不須住院的手術,因此大多數病患可選擇於診所接受手術,很多診所醫師的經驗值也相當豐富。